http://running.about.com/od/speedworkouts/tp/8-Rules-For-Speed-Training.htm
http://running.about.com/od/speedworkouts/a/yasso800s.htm
2012年6月28日 星期四
2012年6月5日 星期二
2012年5月30日 星期三
2012年5月29日 星期二
Contango and Backwardation explained by greenhorn
http://greenhornfinancefootnote.blogspot.com/2009/11/contangobackwardation-and-normal.html
" 總結來說Current spot price與Futures price間的差異,決定期貨是在Contango 或Backwardation狀態。
Expected future spot price與Futures price間的差異,決定期貨是否有Normal backwardation。"
" 總結來說Current spot price與Futures price間的差異,決定期貨是在Contango 或Backwardation狀態。
Expected future spot price與Futures price間的差異,決定期貨是否有Normal backwardation。"
2012年5月22日 星期二
2012年5月14日 星期一
時間寛度
人越來越大,或許不應再以時、分、秒,甚至日去看事情。反而,週、月才是更適合的單位。
這種方式,應用在投資於人生,事業,健康都適合。財富就不在話下,不要計較一日之長短,以週去看所得到的結果,應該比得上日日進進出出更好。
相反,對於小孩來說,每一日都是新奇的一天,所以照顧小孩的發展就應以時分秒去對待。這不是說要做直昇機家長,而是在於關注小孩的時間是否用得其所。
這種方式,應用在投資於人生,事業,健康都適合。財富就不在話下,不要計較一日之長短,以週去看所得到的結果,應該比得上日日進進出出更好。
相反,對於小孩來說,每一日都是新奇的一天,所以照顧小孩的發展就應以時分秒去對待。這不是說要做直昇機家長,而是在於關注小孩的時間是否用得其所。
2012年5月11日 星期五
2012年5月10日 星期四
2012年5月9日 星期三
檢討
經過胡亂操作一番後,回報又再回到低點,YTD 4.52%。
其實之前都已經想,怎樣可以以簡單的方式投資,指數化可能係其中之一。以及透過月供形式去執行,買入指數基金,可以達致有穩定回報之餘,也可以與大市同步,特別是如果工作繁忙,也就不用花太多時間去照顧回報。
或許下個月起可以重新考慮這種方式。比重不須要100%,大概保持五至六成的資金在指數基金的投資便可以了。
另外, 出入市的次數要 減少, 最好可以幾個月先出入一次, 其實以週線圖作決定就可以做到了. 那就不需要每月出入成幾十次...
上兩個月工作沒有這麼忙,還可以時不時睇住個市,心境較正面,可以及時反應。相反,今個月很忙,也較煩躁,那就影響客觀決定,成績不斷往下走。所以真的有需要去改善策略。
不知到了市好時,又會有不同諗法?以此作証,日後再回顧。
其實之前都已經想,怎樣可以以簡單的方式投資,指數化可能係其中之一。以及透過月供形式去執行,買入指數基金,可以達致有穩定回報之餘,也可以與大市同步,特別是如果工作繁忙,也就不用花太多時間去照顧回報。
或許下個月起可以重新考慮這種方式。比重不須要100%,大概保持五至六成的資金在指數基金的投資便可以了。
另外, 出入市的次數要 減少, 最好可以幾個月先出入一次, 其實以週線圖作決定就可以做到了. 那就不需要每月出入成幾十次...
上兩個月工作沒有這麼忙,還可以時不時睇住個市,心境較正面,可以及時反應。相反,今個月很忙,也較煩躁,那就影響客觀決定,成績不斷往下走。所以真的有需要去改善策略。
不知到了市好時,又會有不同諗法?以此作証,日後再回顧。
2012年5月8日 星期二
Career
Career i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life, at least for mine.
Providing IT service is one of my career goal, investing and making capital gain is another of my career goal.
The difference is, the former is partly driven and affected by others. But the latter is solely self- driven.
Work hard on both of your career.
Providing IT service is one of my career goal, investing and making capital gain is another of my career goal.
The difference is, the former is partly driven and affected by others. But the latter is solely self- driven.
Work hard on both of your career.
2012年5月7日 星期一
策略的反思
現行的所謂趨勢操作手法,做了半年多,成績不過不失,但付出的功夫都不少。
其實so far賺得最多並非來自這種策略,而是一些長揸的及之前以月供形式買入的股票。
不敢講哪一種方式較優勝,但似乎混合兩種方式的效果對自己更有利。
再繼續思考吧。
1. 不要計較一日之長短.
其實so far賺得最多並非來自這種策略,而是一些長揸的及之前以月供形式買入的股票。
不敢講哪一種方式較優勝,但似乎混合兩種方式的效果對自己更有利。
再繼續思考吧。
1. 不要計較一日之長短.
2012年5月6日 星期日
First 20k in May
Felt great cos I completed a 20k run this morning. I have not do this so far, even I couldn't complete it in April.
Thanks to the weather today, it's comparatively dry, so the endurance is better.
Even though the result isn't good, the trend is being stopped from worsening.
Keep going.
Thanks to the weather today, it's comparatively dry, so the endurance is better.
Even though the result isn't good, the trend is being stopped from worsening.
Keep going.
2012年5月4日 星期五
Start of may
五月剛開始,就沽了以下:
3323
868
390
215
換入了:
3968
3328
669
換入兩隻銀行股係因為金融股好似轉強了。但買入不久就蝕了。唯有再看看下星期的表現。
買入669 係見佢也開始轉強,暫時走勢都可以。
五月開始,成個人不知為何開始感性起來,千萬不要影響工作及與人際關係。
3323
868
390
215
換入了:
3968
3328
669
換入兩隻銀行股係因為金融股好似轉強了。但買入不久就蝕了。唯有再看看下星期的表現。
買入669 係見佢也開始轉強,暫時走勢都可以。
五月開始,成個人不知為何開始感性起來,千萬不要影響工作及與人際關係。
2012年5月1日 星期二
End of April
April has passed.
先講跑步。現在愛上了赤足感覺,一口氣買了兩對 vibram five fingers,一對是komodosport Ls, 另一對是kso。不過要開始習慣熱天跑長課。可能目標時間要調低,反而要做到一氣呵成。最緊要唔好急進,要有耐性。
期待已久的消息終於公佈,知道了加薪幅度,都幾滿意。另外一個好消息就是將會升職,希望人工可更進一步。這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升職(轉工那些不計),我會繼續努力。四月已經忙了不少,五月應該會更忙。
投資方面,其實今個月操作得不好,但幸好有823的幫助,才不至令回報不升反跌。不過較失望的是315,看來弱勢還會持續很長時間。
對於沽後再次買入,其實真的要視乎中線走勢是否改變。如果真的是轉勢,那應該不會短時間就會再轉,那代表不會短期內買回。如果不是轉勢,那代表之前是看錯或是心急而沽出,那應該改變過早沽出的陋習。而家持股中的3323、716、390都是再次買回的,但看來3323是買錯了,再多看一兩天,如果受季度業績影響未能重回升軌,那乾脆沽出換入走勢教好的股了。
真的要 sell in may?
YTD return: 7.11%
Stock holdings:
215 - 1 lot
390 - 6 lots
868 - 2 lots
716 - 4 lots
823 - 1 lot and odd lot
2800 - 1 lot and odd lot
2840 - 1 lot
3323 - 1 lot
先講跑步。現在愛上了赤足感覺,一口氣買了兩對 vibram five fingers,一對是komodosport Ls, 另一對是kso。不過要開始習慣熱天跑長課。可能目標時間要調低,反而要做到一氣呵成。最緊要唔好急進,要有耐性。
期待已久的消息終於公佈,知道了加薪幅度,都幾滿意。另外一個好消息就是將會升職,希望人工可更進一步。這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升職(轉工那些不計),我會繼續努力。四月已經忙了不少,五月應該會更忙。
投資方面,其實今個月操作得不好,但幸好有823的幫助,才不至令回報不升反跌。不過較失望的是315,看來弱勢還會持續很長時間。
對於沽後再次買入,其實真的要視乎中線走勢是否改變。如果真的是轉勢,那應該不會短時間就會再轉,那代表不會短期內買回。如果不是轉勢,那代表之前是看錯或是心急而沽出,那應該改變過早沽出的陋習。而家持股中的3323、716、390都是再次買回的,但看來3323是買錯了,再多看一兩天,如果受季度業績影響未能重回升軌,那乾脆沽出換入走勢教好的股了。
真的要 sell in may?
YTD return: 7.11%
Stock holdings:
215 - 1 lot
390 - 6 lots
868 - 2 lots
716 - 4 lots
823 - 1 lot and odd lot
2800 - 1 lot and odd lot
2840 - 1 lot
3323 - 1 lot
2012年4月11日 星期三
做對了, 但不要再轉眼做錯
昨天又再次沽清股票. Sold: 3323, 390, 716, 669
昨天恆生指數下跌,感覺開始有點不對路。上星期恆生指數下跌,但大市相對較強,所以覺得恆生指數還有機會反彈。尋日不同的是,連相對強的股也開始下跌,這就有點不對勁了。
儘管尋日千萬不願意,還是沽了。但今日覺得已經賺左。
心裡有點滿足, 但就是這種滿足感, 令到自己容易再次栽進去,因為覺得自己有多餘錢去承擔風險。其實這些都是辛苦錢,應該好好保管。
下星期就去旅行了,這幾天要好好控制自己不要立亂做買賣。
昨天恆生指數下跌,感覺開始有點不對路。上星期恆生指數下跌,但大市相對較強,所以覺得恆生指數還有機會反彈。尋日不同的是,連相對強的股也開始下跌,這就有點不對勁了。
儘管尋日千萬不願意,還是沽了。但今日覺得已經賺左。
心裡有點滿足, 但就是這種滿足感, 令到自己容易再次栽進去,因為覺得自己有多餘錢去承擔風險。其實這些都是辛苦錢,應該好好保管。
下星期就去旅行了,這幾天要好好控制自己不要立亂做買賣。
2012年4月7日 星期六
2012年4月3日 星期二
Timing
上星期上堂時個sir 話,睇岩入市時間就會賺錢。但我覺得,做對in timing, 只係有機會賺錢,但同時做對out timing,才會真的賺錢。
不過in 同out, 始終 in 是比較緊要。做對了in,就有五成以上機會 賺錢,餘下的就是關於out timing。
年頭定下目標回報為7%,雖然目標較為保守,但現時已經達到了。
現在只過了第一季,還有三季。為左警惕自己,或許我要時刻問自己:我要點做先可以保持現狀到年尾呢?
Keep asking yourself questions.
不過in 同out, 始終 in 是比較緊要。做對了in,就有五成以上機會 賺錢,餘下的就是關於out timing。
年頭定下目標回報為7%,雖然目標較為保守,但現時已經達到了。
現在只過了第一季,還有三季。為左警惕自己,或許我要時刻問自己:我要點做先可以保持現狀到年尾呢?
Keep asking yourself questions.
SQL loader control file reference
http://docs.oracle.com/cd/B10500_01/server.920/a96652/ch05.htm
Useful reference for using SQL Loader.
Using it for importing a file into the database is more convenient.
Useful reference for using SQL Loader.
Using it for importing a file into the database is more convenient.
2012年4月1日 星期日
End of Mar
今年第一季已經過左。有意料之內,也有意料之外。
工作方面,以為會很忙,點知都不是。有時真係悶到想走人,不過不停對自己講,而家唔忙唔代表第時唔忙。相反,應該趁有時間把準備工作再做好一些,那真係到你出場時,表現就會更好了。四月應該會很忙,因為有假期,同埋自己已經安排放假,所以實際工作日數將會很少,所以要好好安排我的時間。
投資方面,就已經料到調整將至,亦都再三提醒自己要好好管住手上利潤。但始終敵不過心理呢一PART,認錯之後又再唔理會,結果都係要再次認錯,結果YTD由上月9.94﹪跌回6.32﹪。慶幸係沒有蝕突。
反省自己的錯誤,最大問題係跟人買,同埋那些都是之前未買過的公司,沒有再三研究走勢就把錢放進去。有些買進後的確有利潤(賬面上),但如果是初次買的,就不應該過份樂觀,寧願獲利後再把握機會再次買進。另外,如果真的是調整市,風險管理就更加緊要,要把利潤盯得緊些。
錯誤操作包括:1086,2002,515,460,3918,1210,751。
現時手上HOLDINGS:
238 - 4 lots
315 - 1 lot
669 - 4 lots
716 - 2 lots
823 - 1 lots + odd lots
2800 - 1 lots + odd lots
2840 - 1 lots+ odd lots
3323 - 2 lots
YTD: 6.32%
上星期五,好似有少少反彈,但不代表聽日就會回穩。四月要更加小心!
工作方面,以為會很忙,點知都不是。有時真係悶到想走人,不過不停對自己講,而家唔忙唔代表第時唔忙。相反,應該趁有時間把準備工作再做好一些,那真係到你出場時,表現就會更好了。四月應該會很忙,因為有假期,同埋自己已經安排放假,所以實際工作日數將會很少,所以要好好安排我的時間。
投資方面,就已經料到調整將至,亦都再三提醒自己要好好管住手上利潤。但始終敵不過心理呢一PART,認錯之後又再唔理會,結果都係要再次認錯,結果YTD由上月9.94﹪跌回6.32﹪。慶幸係沒有蝕突。
反省自己的錯誤,最大問題係跟人買,同埋那些都是之前未買過的公司,沒有再三研究走勢就把錢放進去。有些買進後的確有利潤(賬面上),但如果是初次買的,就不應該過份樂觀,寧願獲利後再把握機會再次買進。另外,如果真的是調整市,風險管理就更加緊要,要把利潤盯得緊些。
錯誤操作包括:1086,2002,515,460,3918,1210,751。
現時手上HOLDINGS:
238 - 4 lots
315 - 1 lot
669 - 4 lots
716 - 2 lots
823 - 1 lots + odd lots
2800 - 1 lots + odd lots
2840 - 1 lots+ odd lots
3323 - 2 lots
YTD: 6.32%
上星期五,好似有少少反彈,但不代表聽日就會回穩。四月要更加小心!
2012年3月29日 星期四
2012年3月28日 星期三
又蝕又買
成日都話俾自己聽,要暫停買賣,但成日都控制唔到, 太衝動了.
唔好俾自己講中, 將之前賺的蝕盡。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之前止蝕的,之後個價繼續走低,證明止蝕做對了。但而家更加緊要既係, 要保持手上盈利,就要制止自己唔好再錯落去。
而家YTD 係6.x%。仲有幾日三月就完,頂住呀。
唔好俾自己講中, 將之前賺的蝕盡。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之前止蝕的,之後個價繼續走低,證明止蝕做對了。但而家更加緊要既係, 要保持手上盈利,就要制止自己唔好再錯落去。
而家YTD 係6.x%。仲有幾日三月就完,頂住呀。
2012年3月27日 星期二
2012年3月26日 星期一
2012年3月23日 星期五
2012年3月21日 星期三
(quote) 止蝕後遺症
止蝕後遺症:愈升愈「畏高」!
投資者日記 畢老林
3月20日,周二。止蝕不止賺這句話,散戶聽得多。研究部在〈投資行為偏見基因〉一文中言道,調查發現金錢損失在心理上帶來的痛苦感受,相比贏錢引起的歡樂感強烈兩倍,受此「置換效應」(disposition effect)影響,投資者往往太早沽出有錢賺的股票,卻遲遲無法狠下心腸止蝕。
「痛苦」與「歡樂」
老畢認為,此說有其道理惟並不盡然。就「痛苦」與「歡樂」兩種感覺而論,我便不能認同二者可以混為一談,遑論將之量化(痛苦感比歡樂感強烈兩倍)。在金錢得失上,有所損於心理上引起的反應,老畢認為懊惱、困擾、惶惑、沮喪以至憤怒,遠遠大於有強烈哀傷成分的「痛苦」。
至親至愛離去,當事人落淚,是悲從中來真情流露的自然反應,這才是「痛」。炒股輸了或在無良親戚連騙帶哄下損失10萬大元,你會思前想後徹夜難眠,最後在心裏罵自己一聲:「死蠢!」然而,你不會為此大哭一場,因為你不痛。準確點說,只有「肉痛」,沒有「心痛」。
硬要將兩者直接比較,老畢倒認為贏錢帶來的痛快感覺,較輸錢引起的「痛苦」感受強烈得多。換句話說,個人見解跟研究部所引Cabot Research報告結論恰恰相反。
有興趣驗證老畢所言的讀者,不妨在賽馬日到投注站駐足一句鐘,兩場賽事跑過,你便會發現絕大多數馬迷懊惱沮喪憤怒諸般情緒兼而有之;放聲大器者,我不敢說沒有,但必屬極少數例外,或者所哭的並非「馬喪」,而是另有不足為外人道的內情。以上提及的種種情緒,正是金錢損失在心理上引起的典型反應,亦是勸人戒賭最佳的反面教材。
止蝕不止蝕
少數在馬場有斬獲尤其贏得異常驚險者,反應又如何?從他們無不振臂狂呼彷彿瞬間擁有一切的情狀觀之,心裏的快感興奮難道不強烈?所以我說,Cabot Research的結論大有相榷餘地,不宜盡信。
在老畢看來,贏錢帶來的歡樂感洶湧澎湃卻難以持久;金錢損失引起的苦惱,重要的不在強烈不強烈,而是由此而來的負面情緒久久不散,極有可能對當事人日後投資理財以至待人處世造成深遠而長久的影響。
嚴守止蝕是短線投資者控制風險的有效法門,但這不等於說,懂得止蝕便能在股壇百戰百勝無往不利,否則的話,能闖過「壯士斷臂」這道心理難關的人,豈非個個都能成為大贏家?
老畢一位友好,去年在新世界(017)身上賬面勁蝕,近日此君邀約在下吃河鮮,食神駕到,卻之不恭。席上,友人語老畢,新世界今歲大翻身,手上蟹貨不「蟹」還在其次,最令他開心快慰的,是集團去年供股,許多股友一氣之下怒掟「新界」,蝕入肉亦在所不計。朋友卻沉着應戰,貨照持股照供,這頓河鮮,請客本錢便來自沽出以供股價增持股份之所賺。
老畢「熟性」,沒有直接問他到底賺了多少,但新世界去年以5.68元價格向股東伸手,現價9元以上。朋友最近才沽掉這批股份,翻一番決計錯不了。從他臉上的沾沾自喜,不難想像其身邊股友的垂頭喪氣;這一刻,我終於知道什麼叫守得雲開,也明白這傢伙何以請老畢吃河鮮。請勿誤會,彤叔並非在下那杯茶。
老畢並非否定止蝕的效用,但止蝕要快要狠,一般散戶卻總是猶疑不決舉棋不下,短炒變長揸,蝕了六七成才心灰意冷,結果於最低位棄守離場。因金錢損失引起的「止蝕後遺症」,大有可能令投資者視重新入市再闖股海為畏途,愈升愈「畏高」,Cabot Research列舉的投資行為偏見,對此似未有着墨。然而,不論股市樓市,「止蝕後遺症」的實例俯拾皆是。
金融海嘯最黑暗日子過去後,美股從2009年3月低位大幅反彈,三年下來翻了一番,惟令專家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散戶並未像過去那樣,入市意欲與股市表現成正比,美股一漲再漲,股票互惠基金卻一直錄得資金淨流出,勢頭至今仍未扭轉。
美國Investment Company Institute(ICI)統計顯示,從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長達六十一個月裏,美國本土股票基金只有十五個月錄得資金淨流入,餘者皆為淨流出,金額高達4730億美元!
海嘯與沙士
從【附圖】可見,在1996至2010年間,互惠基金的資金流向,大部分時間跟環球股市表現同上同落,但過去三年美股從海嘯低位回升一倍,美國本土股票基金卻始終無法扭轉劣勢,意味散戶入市信心意欲並沒有跟隨市況反彈。
專家對這個現象大惑不解,惟只要想想沙士期間把物業賤價脫手的港人,當中有多少能擺脫心理陰影,於漫長的樓市回升期重新入市,便不難明白金融海嘯期間低位沽貨的美國散戶,何以在華爾街一漲三年中歲歲交白卷,升市跟他們沾不上邊。
我的結論是,散戶並非永不止蝕,不過他們往往在股市樓市觸及谷底的最差時機「壯士斷臂」,從此活在止蝕後遺症的陰影中。這種複雜心理,似非disposition effect足以解釋,看來行為財務學家仍須好好努力!
投資者日記 畢老林
3月20日,周二。止蝕不止賺這句話,散戶聽得多。研究部在〈投資行為偏見基因〉一文中言道,調查發現金錢損失在心理上帶來的痛苦感受,相比贏錢引起的歡樂感強烈兩倍,受此「置換效應」(disposition effect)影響,投資者往往太早沽出有錢賺的股票,卻遲遲無法狠下心腸止蝕。
「痛苦」與「歡樂」
老畢認為,此說有其道理惟並不盡然。就「痛苦」與「歡樂」兩種感覺而論,我便不能認同二者可以混為一談,遑論將之量化(痛苦感比歡樂感強烈兩倍)。在金錢得失上,有所損於心理上引起的反應,老畢認為懊惱、困擾、惶惑、沮喪以至憤怒,遠遠大於有強烈哀傷成分的「痛苦」。
至親至愛離去,當事人落淚,是悲從中來真情流露的自然反應,這才是「痛」。炒股輸了或在無良親戚連騙帶哄下損失10萬大元,你會思前想後徹夜難眠,最後在心裏罵自己一聲:「死蠢!」然而,你不會為此大哭一場,因為你不痛。準確點說,只有「肉痛」,沒有「心痛」。
硬要將兩者直接比較,老畢倒認為贏錢帶來的痛快感覺,較輸錢引起的「痛苦」感受強烈得多。換句話說,個人見解跟研究部所引Cabot Research報告結論恰恰相反。
有興趣驗證老畢所言的讀者,不妨在賽馬日到投注站駐足一句鐘,兩場賽事跑過,你便會發現絕大多數馬迷懊惱沮喪憤怒諸般情緒兼而有之;放聲大器者,我不敢說沒有,但必屬極少數例外,或者所哭的並非「馬喪」,而是另有不足為外人道的內情。以上提及的種種情緒,正是金錢損失在心理上引起的典型反應,亦是勸人戒賭最佳的反面教材。
止蝕不止蝕
少數在馬場有斬獲尤其贏得異常驚險者,反應又如何?從他們無不振臂狂呼彷彿瞬間擁有一切的情狀觀之,心裏的快感興奮難道不強烈?所以我說,Cabot Research的結論大有相榷餘地,不宜盡信。
在老畢看來,贏錢帶來的歡樂感洶湧澎湃卻難以持久;金錢損失引起的苦惱,重要的不在強烈不強烈,而是由此而來的負面情緒久久不散,極有可能對當事人日後投資理財以至待人處世造成深遠而長久的影響。
嚴守止蝕是短線投資者控制風險的有效法門,但這不等於說,懂得止蝕便能在股壇百戰百勝無往不利,否則的話,能闖過「壯士斷臂」這道心理難關的人,豈非個個都能成為大贏家?
老畢一位友好,去年在新世界(017)身上賬面勁蝕,近日此君邀約在下吃河鮮,食神駕到,卻之不恭。席上,友人語老畢,新世界今歲大翻身,手上蟹貨不「蟹」還在其次,最令他開心快慰的,是集團去年供股,許多股友一氣之下怒掟「新界」,蝕入肉亦在所不計。朋友卻沉着應戰,貨照持股照供,這頓河鮮,請客本錢便來自沽出以供股價增持股份之所賺。
老畢「熟性」,沒有直接問他到底賺了多少,但新世界去年以5.68元價格向股東伸手,現價9元以上。朋友最近才沽掉這批股份,翻一番決計錯不了。從他臉上的沾沾自喜,不難想像其身邊股友的垂頭喪氣;這一刻,我終於知道什麼叫守得雲開,也明白這傢伙何以請老畢吃河鮮。請勿誤會,彤叔並非在下那杯茶。
老畢並非否定止蝕的效用,但止蝕要快要狠,一般散戶卻總是猶疑不決舉棋不下,短炒變長揸,蝕了六七成才心灰意冷,結果於最低位棄守離場。因金錢損失引起的「止蝕後遺症」,大有可能令投資者視重新入市再闖股海為畏途,愈升愈「畏高」,Cabot Research列舉的投資行為偏見,對此似未有着墨。然而,不論股市樓市,「止蝕後遺症」的實例俯拾皆是。
金融海嘯最黑暗日子過去後,美股從2009年3月低位大幅反彈,三年下來翻了一番,惟令專家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散戶並未像過去那樣,入市意欲與股市表現成正比,美股一漲再漲,股票互惠基金卻一直錄得資金淨流出,勢頭至今仍未扭轉。
美國Investment Company Institute(ICI)統計顯示,從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長達六十一個月裏,美國本土股票基金只有十五個月錄得資金淨流入,餘者皆為淨流出,金額高達4730億美元!
海嘯與沙士
從【附圖】可見,在1996至2010年間,互惠基金的資金流向,大部分時間跟環球股市表現同上同落,但過去三年美股從海嘯低位回升一倍,美國本土股票基金卻始終無法扭轉劣勢,意味散戶入市信心意欲並沒有跟隨市況反彈。
專家對這個現象大惑不解,惟只要想想沙士期間把物業賤價脫手的港人,當中有多少能擺脫心理陰影,於漫長的樓市回升期重新入市,便不難明白金融海嘯期間低位沽貨的美國散戶,何以在華爾街一漲三年中歲歲交白卷,升市跟他們沾不上邊。
我的結論是,散戶並非永不止蝕,不過他們往往在股市樓市觸及谷底的最差時機「壯士斷臂」,從此活在止蝕後遺症的陰影中。這種複雜心理,似非disposition effect足以解釋,看來行為財務學家仍須好好努力!
2012年3月19日 星期一
謙虛
投資永遠要保持謙虛.
永遠唔好講什麼目標價. 世上沒有目標價, 除非你係莊家.
Dun wanna lose again, but I am on the way of giving back the gain for the past two months. Be Cautious!
Without too much thinking and jump in, the chance of going broke is greater than ever.
Prepare to sell the 1210, 669 in case of bad results.
No more new input into the market unless there is a upward trend (short term first).
我覺得我而家又係死唔認錯。
有錯就要快點認!
永遠唔好講什麼目標價. 世上沒有目標價, 除非你係莊家.
Dun wanna lose again, but I am on the way of giving back the gain for the past two months. Be Cautious!
Without too much thinking and jump in, the chance of going broke is greater than ever.
Prepare to sell the 1210, 669 in case of bad results.
No more new input into the market unless there is a upward trend (short term first).
我覺得我而家又係死唔認錯。
有錯就要快點認!
2012年3月16日 星期五
(quote) 教育因循守舊 經濟怎上層樓
教育因循守舊 經濟怎上層樓
一名經人 羅家聰
上星期探討過,人口乃長遠經濟增長的其一重要因素,不過所指的只是人口數量,而非質素。人口質素是不容易量化的。固然,經濟學上可簡單地將產出除以工作時數,得生產力(productivity, y/n)。產出反映質和量(quality and quantity,兩個概念大不同,故不宜亂用「質量」一詞),撇除人口量的因素(n),餘下的「質」自然可稱作生產力─這比率是自明的。
不過,這樣除出來的「餘項」來反映質素,與growth accounting中將迴歸餘項當作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無異,我們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
要了解「所以然」,就要知道「質素」的箇中細節。產出的質素尚且不容易定義,要定義投入因素的質素同樣困難,因為經濟數據多是客觀觀察到的量。幸而學界發現,人的生產質素與其教育程度大概成正比,於是一個質性變數轉化為量性變數,可供研究。
至於這個發現,一般不難證實;譬如做簡單growth accounting練習,將產出增長(△y/y)對資本(△k/k)、人口/工時(△n/n)及以教育類別數據化作人力資本(△h/h)迴歸,檢測三者系數的統計顯著性便知這三因素是否必要。學界發現,一般三者都屬必要。
暫且撇開人力資本這個「質」怎與教育程度這個「量」掛鈎,今文先看本港多年來這量的發展。本港人口的教育程度,從《統計年刊》可找到自1989年起的年度數據,從《人口普查》則得五年一度數字。
第三產業自97起停滯
半世紀前,15歲以上的港人有近四成的教育程度僅幼稚園或以下,迹近文盲,半世紀後已跌至近半成【圖1】。如計小學或以下程度,則半世紀間由八成幾降至兩成幾。反而專上、學位的人口比例,則由近零升至逾18%;至於仍佔絕大多數的中學學歷人口比例,則自1986年起已穩定下來於五成正負3%。
若說1960至80年代是普及教育年代,那末1990、2000年代則是高等教育年代。看看身邊的人,1980年代及以前出身的(即現在四、五十歲以上),不多人考上大學,但近廿年出身的則多具專上或更高學歷。將【圖1】的數據作些運算,計計中學對非中學、專上對非專上,以及學位對非學位人口比例,可見中學人口開始急升是1970年代初事,同期學位也增,因中大於1963年成立【圖2】。及至1991年科大成立,以及1994年另外四所學府升格為大學,1990年代是另一次學位對非學位人口比例升勢加快的轉捩點。
這個發展與本港經濟有否直接關係?直觀而言是不大的。記得過去幾周所提到的,實質人均增長結構性下移是1980年代中後期事,同一時間,GDP構成轉為消費主導;第三產業自1997年起停滯不前,而產業升級大概於2000至07年間完成……但那些年,人口教育程度並無異樣,更不見結構轉變。唯一可能有關,是1960年代初教育普及,同期始見第一產業升級至第二產業。然而1960年前數據不多,故兩者關係難以證實。何況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整體教育與整體經濟,就算關係顯著亦有時差,未必即見。
整體教育以至高等教育的普及,雖未必看到端倪,但「頂尖教育」則或找到頭緒。在1993年前的統計,可找到每年碩士及博士畢業的人數;惜之後則只將研究院劃分為修課式及研究式(寫論文)【圖3】。將學士學位後更上層樓視作頂尖教育,以對數看,1960年代初確見轉勢加快,與經濟開始起飛時間上吻合;但每年畢業人數僅約10人,這個推論固有問題。然則不計1994年大學增至七間之「一次性因素」,卻發現自2000年起,寫論文(M.Phil/Ph.D.)的研究院畢業生增長放慢,同期產業也沒進一步升級。
產業停滯因素甚多
固然,產業停滯有很多因素,不能單見寫論文的人少了便推論到些什麼。只不過,在講求知識型經濟、創新科研的千禧年代,從事尖端研究者,理論上應大有發為之處,不單個人,其對整個經濟應具帶頭作用。反而修課式(多為taught master)「研究生」,多是上課然後考試,不是真做研究,課程內容為遷就在職人士,往往比學士程度更低;在學校為賺錢、學生買學位下,這些碩士以至博士課程(尤其商學院開的)已經變質,流於只重social、practical而去理論化,充其量讓學生多個銜頭,以便求職轉工加人工。
香港太小,或許不容易做到產業均勻(即麻雀雖小,但一、二、三級產業俱全)。又或許因其歷史性的天時、地利、人和因素,香港一路食開那條水,就是金融、地產。這種產業嚴重失衡且還要偏重快錢,令人無甚誘因從事「真正需時」的投資──科研。愈無這種土壤,便愈要靠快錢,這種惡性循環,不知不覺已根深柢固,奉為行之有效。這種僵化令港人愈來愈無誘因改變現狀,結果跟一些已具規模的大公司僵化制度一樣,有的所謂「靈活變通」只限於「快錢框架」,結果逐漸喪失盈利能力,被後來者追上。
如果真有第四產業,應不離知識型(knowledge based)及科(science)技(technology)研(research)發(development)。前者較闊,涵蓋各行各業,就以金融為例,從業員要「多才多藝」,不只為客落盤「做刁」,而是要清楚一切提供方案。至於後兩者研、發,則不限科學家,而是因應天、地、人做出tailor-made之作。以往香港成功其實一味靠抄──把西方的抄回港,把香港的抄上北。不過隨着大國也崛起,這支歌再難唱得響了。所以當真做研究的研究生增幅如斯放慢,且還以大陸來港為主,真不禁不令人擔心。
隨着修課式碩士課程愈開愈濫,【圖3】所見,自2005年起的畢業人數已顯著回落,迄今跌勢未改。這亦反映於GDP的私人消費開支(PCE)中的教育開支佔比,數字自2003年於2.6%見頂後直線向下【圖4,藍線】。
若以實質價格計算,港人(不是港府)於教育開支的增長曾見兩個高峯:一在1970年代教育開始普及時,另一則在1990年代大學開始普及時。修課式碩士雖在近十餘年普及化,但並無推高教育開支的實質增長。這些數據清楚顯示,縱自2003年好景過幾年,但港人已不願進一步花更多於教育上。
港人如是,那港府呢?即有過之,而無不及。戰後至今,我們可得三個開支數據:港府開支,當中的教育開支,再當中的高等(中學以上)教育開支。這可計出三個比例,但圖所示,無論是教育佔港府開支、高等教育佔整體教育、或高等教育佔港府開支計,1997都是高峯見頂轉角之年【圖5】(1967年起只計經營/經常部分)。縱然幾十年來,教育開支佔比尚算穩定,但花在高等的比例顯然在1960年代初結構性加快,但1997年起結構性轉升為跌。無獨有偶,這正是本港經濟開始起飛及開始停滯的兩個年份。
高等教育開支佔比急跌
須知就算不計九年免費教育,之後的高中及大學教育,政府資助不小。因是之故,教育質、量一概由政府決定;固然,學生無心向學,政府強迫不來,但若政府不支持,則有心向學也或無能為力。【圖5】所見,三個比例中以高等佔整體教育的比例跌勢最急,由此可見,港府不是不花,只是愈花愈少於大學身上;學士尚且如是,遑論研究院了。
此外還有另一問題。不難發現,十年前大陸學生「佔領」了本地學府的研究課程,近幾年更「滲透」至學士層面。對於某些教授而言,很高興的,因為好教,又有錢賺。平情而論,如果這批畢業生「留港建港」,為過去多年生育減少填補人口,無可厚非。然則野心之士或愛浸鹹水,心歸之士則建設祖國,一眾院校錢就賺了,為人作嫁衣裳。
反而在港的達官貴人,或因擁有資訊不對稱的優勢,對本港教育制度卻信心盡失,無不將公子、千金重金送到國外名牌學府。在這自我選擇(self selection)機制之下,留港學生大多不是貧窮便是平庸,縱然偶見陳易希與沈詩鈞等,亦不及西方比例之多。來港的大陸學生不一定留低,離港的香港學生不一定回流,這,其實是個很大變數。
學生學成後的去流,其實倒與制度本身相輔相成。假使本港是有知識、科研土壤,從事研究的自會留低。這班留港尖端分子可帶領本港產業進一步提升,整體經濟好了,自然能吸引更多「好人」來港。投資移民根本捉錯用神,頂多只能吸引人來炒貴資產後獲利走人。反而一眾未必很富有但醉心知識、科研之士,才是應留住的最寶貴人才。
交通銀行香港分行市場部
一名經人 羅家聰
上星期探討過,人口乃長遠經濟增長的其一重要因素,不過所指的只是人口數量,而非質素。人口質素是不容易量化的。固然,經濟學上可簡單地將產出除以工作時數,得生產力(productivity, y/n)。產出反映質和量(quality and quantity,兩個概念大不同,故不宜亂用「質量」一詞),撇除人口量的因素(n),餘下的「質」自然可稱作生產力─這比率是自明的。
不過,這樣除出來的「餘項」來反映質素,與growth accounting中將迴歸餘項當作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無異,我們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
要了解「所以然」,就要知道「質素」的箇中細節。產出的質素尚且不容易定義,要定義投入因素的質素同樣困難,因為經濟數據多是客觀觀察到的量。幸而學界發現,人的生產質素與其教育程度大概成正比,於是一個質性變數轉化為量性變數,可供研究。
至於這個發現,一般不難證實;譬如做簡單growth accounting練習,將產出增長(△y/y)對資本(△k/k)、人口/工時(△n/n)及以教育類別數據化作人力資本(△h/h)迴歸,檢測三者系數的統計顯著性便知這三因素是否必要。學界發現,一般三者都屬必要。
暫且撇開人力資本這個「質」怎與教育程度這個「量」掛鈎,今文先看本港多年來這量的發展。本港人口的教育程度,從《統計年刊》可找到自1989年起的年度數據,從《人口普查》則得五年一度數字。
第三產業自97起停滯
半世紀前,15歲以上的港人有近四成的教育程度僅幼稚園或以下,迹近文盲,半世紀後已跌至近半成【圖1】。如計小學或以下程度,則半世紀間由八成幾降至兩成幾。反而專上、學位的人口比例,則由近零升至逾18%;至於仍佔絕大多數的中學學歷人口比例,則自1986年起已穩定下來於五成正負3%。
若說1960至80年代是普及教育年代,那末1990、2000年代則是高等教育年代。看看身邊的人,1980年代及以前出身的(即現在四、五十歲以上),不多人考上大學,但近廿年出身的則多具專上或更高學歷。將【圖1】的數據作些運算,計計中學對非中學、專上對非專上,以及學位對非學位人口比例,可見中學人口開始急升是1970年代初事,同期學位也增,因中大於1963年成立【圖2】。及至1991年科大成立,以及1994年另外四所學府升格為大學,1990年代是另一次學位對非學位人口比例升勢加快的轉捩點。
這個發展與本港經濟有否直接關係?直觀而言是不大的。記得過去幾周所提到的,實質人均增長結構性下移是1980年代中後期事,同一時間,GDP構成轉為消費主導;第三產業自1997年起停滯不前,而產業升級大概於2000至07年間完成……但那些年,人口教育程度並無異樣,更不見結構轉變。唯一可能有關,是1960年代初教育普及,同期始見第一產業升級至第二產業。然而1960年前數據不多,故兩者關係難以證實。何況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整體教育與整體經濟,就算關係顯著亦有時差,未必即見。
整體教育以至高等教育的普及,雖未必看到端倪,但「頂尖教育」則或找到頭緒。在1993年前的統計,可找到每年碩士及博士畢業的人數;惜之後則只將研究院劃分為修課式及研究式(寫論文)【圖3】。將學士學位後更上層樓視作頂尖教育,以對數看,1960年代初確見轉勢加快,與經濟開始起飛時間上吻合;但每年畢業人數僅約10人,這個推論固有問題。然則不計1994年大學增至七間之「一次性因素」,卻發現自2000年起,寫論文(M.Phil/Ph.D.)的研究院畢業生增長放慢,同期產業也沒進一步升級。
產業停滯因素甚多
固然,產業停滯有很多因素,不能單見寫論文的人少了便推論到些什麼。只不過,在講求知識型經濟、創新科研的千禧年代,從事尖端研究者,理論上應大有發為之處,不單個人,其對整個經濟應具帶頭作用。反而修課式(多為taught master)「研究生」,多是上課然後考試,不是真做研究,課程內容為遷就在職人士,往往比學士程度更低;在學校為賺錢、學生買學位下,這些碩士以至博士課程(尤其商學院開的)已經變質,流於只重social、practical而去理論化,充其量讓學生多個銜頭,以便求職轉工加人工。
香港太小,或許不容易做到產業均勻(即麻雀雖小,但一、二、三級產業俱全)。又或許因其歷史性的天時、地利、人和因素,香港一路食開那條水,就是金融、地產。這種產業嚴重失衡且還要偏重快錢,令人無甚誘因從事「真正需時」的投資──科研。愈無這種土壤,便愈要靠快錢,這種惡性循環,不知不覺已根深柢固,奉為行之有效。這種僵化令港人愈來愈無誘因改變現狀,結果跟一些已具規模的大公司僵化制度一樣,有的所謂「靈活變通」只限於「快錢框架」,結果逐漸喪失盈利能力,被後來者追上。
如果真有第四產業,應不離知識型(knowledge based)及科(science)技(technology)研(research)發(development)。前者較闊,涵蓋各行各業,就以金融為例,從業員要「多才多藝」,不只為客落盤「做刁」,而是要清楚一切提供方案。至於後兩者研、發,則不限科學家,而是因應天、地、人做出tailor-made之作。以往香港成功其實一味靠抄──把西方的抄回港,把香港的抄上北。不過隨着大國也崛起,這支歌再難唱得響了。所以當真做研究的研究生增幅如斯放慢,且還以大陸來港為主,真不禁不令人擔心。
隨着修課式碩士課程愈開愈濫,【圖3】所見,自2005年起的畢業人數已顯著回落,迄今跌勢未改。這亦反映於GDP的私人消費開支(PCE)中的教育開支佔比,數字自2003年於2.6%見頂後直線向下【圖4,藍線】。
若以實質價格計算,港人(不是港府)於教育開支的增長曾見兩個高峯:一在1970年代教育開始普及時,另一則在1990年代大學開始普及時。修課式碩士雖在近十餘年普及化,但並無推高教育開支的實質增長。這些數據清楚顯示,縱自2003年好景過幾年,但港人已不願進一步花更多於教育上。
港人如是,那港府呢?即有過之,而無不及。戰後至今,我們可得三個開支數據:港府開支,當中的教育開支,再當中的高等(中學以上)教育開支。這可計出三個比例,但圖所示,無論是教育佔港府開支、高等教育佔整體教育、或高等教育佔港府開支計,1997都是高峯見頂轉角之年【圖5】(1967年起只計經營/經常部分)。縱然幾十年來,教育開支佔比尚算穩定,但花在高等的比例顯然在1960年代初結構性加快,但1997年起結構性轉升為跌。無獨有偶,這正是本港經濟開始起飛及開始停滯的兩個年份。
高等教育開支佔比急跌
須知就算不計九年免費教育,之後的高中及大學教育,政府資助不小。因是之故,教育質、量一概由政府決定;固然,學生無心向學,政府強迫不來,但若政府不支持,則有心向學也或無能為力。【圖5】所見,三個比例中以高等佔整體教育的比例跌勢最急,由此可見,港府不是不花,只是愈花愈少於大學身上;學士尚且如是,遑論研究院了。
此外還有另一問題。不難發現,十年前大陸學生「佔領」了本地學府的研究課程,近幾年更「滲透」至學士層面。對於某些教授而言,很高興的,因為好教,又有錢賺。平情而論,如果這批畢業生「留港建港」,為過去多年生育減少填補人口,無可厚非。然則野心之士或愛浸鹹水,心歸之士則建設祖國,一眾院校錢就賺了,為人作嫁衣裳。
反而在港的達官貴人,或因擁有資訊不對稱的優勢,對本港教育制度卻信心盡失,無不將公子、千金重金送到國外名牌學府。在這自我選擇(self selection)機制之下,留港學生大多不是貧窮便是平庸,縱然偶見陳易希與沈詩鈞等,亦不及西方比例之多。來港的大陸學生不一定留低,離港的香港學生不一定回流,這,其實是個很大變數。
學生學成後的去流,其實倒與制度本身相輔相成。假使本港是有知識、科研土壤,從事研究的自會留低。這班留港尖端分子可帶領本港產業進一步提升,整體經濟好了,自然能吸引更多「好人」來港。投資移民根本捉錯用神,頂多只能吸引人來炒貴資產後獲利走人。反而一眾未必很富有但醉心知識、科研之士,才是應留住的最寶貴人才。
交通銀行香港分行市場部
2012年3月15日 星期四
Faith
Dun lose faith in difficult times.
Dun feel confident in good times.
Your faith is strengthened in bad times, not in good times.
Dun feel confident in good times.
Your faith is strengthened in bad times, not in good times.
2012年3月14日 星期三
Disappointment
Started to get disappointed on HK.
Seems the HK that I love is getting far and far away.
Seems the HK that I love is getting far and far away.
2012年3月11日 星期日
檢討
接近今年第一季尾,趁有時間作一些檢討。
成果
自頭兩個月一輪升市後,好像大家都不相信這是一個牛市(我自己都是半信半疑),覺得升得差不多,暫時大市好像到了上落市格局。
本年暫時回報為9%。相對很多人,回報當然無得比,但覺得自己操作得還可以的。
回想09-11年,回報高鋒達40%,但到了11年清倉時竟然只剩下17%!只怪自己沒有察覺趨勢向下,一廂情願以為大市會重新向上,結果當然係將大部分回報「回吐」。
經過那次之後,覺得死牛長揸並不是我們散戶應該做的。09年的入市時間是做對了,但問題是沒有意識出市。所以覺得從此以後要鑽研好出入市時間,務求做到持盈保泰,那麼在市況好轉時有足夠彈藥入市。
因此,雖然目前為止的回報率不高,但已經是上一次清倉回報的一半,所用的本金也比上次少,所以覺得自己的效率是不錯的。
策略
以週線圖觀察中長線,以日線圖觀察短線。
以週線圖部署入市,直至週線圖趨勢完結時出市。這個方法的首要條件是做好入市時間,那麼趨勢完結時,回報才有一定保證。當然,要估計中長線趨勢完結可以用日線圖作領先指標,但可能只代表短線暫時完結。所以最好還是做好中長線入市時間,那麼即使中長線完結出市不是最大回報,但可以避免短線錯判時要重新入市。當然,換馬則當作例外。
講起換馬,一段升市由開始到完結,第一部分通常是一段上升趨勢,第二部分為上落市,第三部分是向上或向下突破。第一部分可以死牛一點,到了第二部分,可以暫時獲利,也可以換馬,但這是較高層次操作,難度高。「邊走邊射,摸著石頭過河」係我對這時期的印象。換馬時,對象中長線可能已經開始了一段時間,所以要以短線操作,轉身要快。
這種操作方法自這次升市以來,效果還可以,當然有待改善。第一次獲利的時間可以遲一點,但始終敵不過心理,沽早了,到後來再追貨,又怕趨勢隨時改變,結果又是再次沽早了。
選股方面,除了一些之前買過的,多數都是跟人買,這點真是不要得。但我覺得這是經驗問題。
結論
多留意身邊事物,觀察市場的反應。
學習價量互動,減少參考技術指標,始終技術指標已經不是第一手資料,多少會滯後。
了解支持及阻力位。
擴闊視野,加強觀察能力,提高選股能力,也可以發覺天外有天,到時可能會發現股市以外的投資世界。
成果
自頭兩個月一輪升市後,好像大家都不相信這是一個牛市(我自己都是半信半疑),覺得升得差不多,暫時大市好像到了上落市格局。
本年暫時回報為9%。相對很多人,回報當然無得比,但覺得自己操作得還可以的。
回想09-11年,回報高鋒達40%,但到了11年清倉時竟然只剩下17%!只怪自己沒有察覺趨勢向下,一廂情願以為大市會重新向上,結果當然係將大部分回報「回吐」。
經過那次之後,覺得死牛長揸並不是我們散戶應該做的。09年的入市時間是做對了,但問題是沒有意識出市。所以覺得從此以後要鑽研好出入市時間,務求做到持盈保泰,那麼在市況好轉時有足夠彈藥入市。
因此,雖然目前為止的回報率不高,但已經是上一次清倉回報的一半,所用的本金也比上次少,所以覺得自己的效率是不錯的。
策略
以週線圖觀察中長線,以日線圖觀察短線。
以週線圖部署入市,直至週線圖趨勢完結時出市。這個方法的首要條件是做好入市時間,那麼趨勢完結時,回報才有一定保證。當然,要估計中長線趨勢完結可以用日線圖作領先指標,但可能只代表短線暫時完結。所以最好還是做好中長線入市時間,那麼即使中長線完結出市不是最大回報,但可以避免短線錯判時要重新入市。當然,換馬則當作例外。
講起換馬,一段升市由開始到完結,第一部分通常是一段上升趨勢,第二部分為上落市,第三部分是向上或向下突破。第一部分可以死牛一點,到了第二部分,可以暫時獲利,也可以換馬,但這是較高層次操作,難度高。「邊走邊射,摸著石頭過河」係我對這時期的印象。換馬時,對象中長線可能已經開始了一段時間,所以要以短線操作,轉身要快。
這種操作方法自這次升市以來,效果還可以,當然有待改善。第一次獲利的時間可以遲一點,但始終敵不過心理,沽早了,到後來再追貨,又怕趨勢隨時改變,結果又是再次沽早了。
選股方面,除了一些之前買過的,多數都是跟人買,這點真是不要得。但我覺得這是經驗問題。
結論
多留意身邊事物,觀察市場的反應。
學習價量互動,減少參考技術指標,始終技術指標已經不是第一手資料,多少會滯後。
了解支持及阻力位。
擴闊視野,加強觀察能力,提高選股能力,也可以發覺天外有天,到時可能會發現股市以外的投資世界。
2012年3月9日 星期五
2012年3月7日 星期三
Risk on
Direction changed, how will you deal with it?
(quote) 一些去年表現差,但有可能已經見底的公司
我們利用以下標準進行初步估值篩選:
■ 恒生綜合指數成分股
■ 估值(市盈率或市帳率)處於所屬板塊的25%至75% 之間
■ 淨債務比率低於板塊中位數
把公司估值與板塊中位數對比的好處包括:
(1)篩選結果不會只包括那些估值向來偏低(看似「便宜」)的板塊/股票,以減低估值陷阱風險。
(2)避開相對昂貴的股票,即篩選出估值較合理的股票,讓投資者作進一步研究。
我們將繼續討論如何進一步收窄篩選結果:
(1)由我們的估值及動力圖表選出來的板塊
(2)反映相對高質素的營運資料
如投資者想在市場中找一些去年表現差,但有可能已經見底的公司,可以考慮以下的方法:
■ 公司的三年每股盈利複合年增長率(EPS CAGR)高於板塊中位數
■ 公司去年的每股盈利增長低於板塊中位數
■ 公司即將公布2011年全年業績
■ EJFQ長綫信號為綠燈,代表股價趨勢並非負面
首兩個標準是用來找出長線增長高於同業,但去年的盈利表現令市場失望的公司。第三和第四項則是要找出市場是否對這些公司即將公佈的業績有正面的預期。
把這些因素與初步估值篩選結果【表1】結合,我們就可找出以下股票:
■ 在所屬板塊中估值合理
■ 長期增長都較其他對手快,但去年表現令市場失望。
■ 市場認為壞消息已經反映而即將公布的2011年全年業績可能會較預期為好
投資者應注意,用以上方法篩選出來的股票【表3】都是一些去年令投資者失望的股票,投資這些股票時,投資者是假設或預期這些公司的營運表現已經見底。
(quote) 一些去年表現差,但有可能已經見底的公司
我們利用以下標準進行初步估值篩選:
■ 恒生綜合指數成分股
■ 估值(市盈率或市帳率)處於所屬板塊的25%至75% 之間
■ 淨債務比率低於板塊中位數
把公司估值與板塊中位數對比的好處包括:
(1)篩選結果不會只包括那些估值向來偏低(看似「便宜」)的板塊/股票,以減低估值陷阱風險。
(2)避開相對昂貴的股票,即篩選出估值較合理的股票,讓投資者作進一步研究。
我們將繼續討論如何進一步收窄篩選結果:
(1)由我們的估值及動力圖表選出來的板塊
(2)反映相對高質素的營運資料
如投資者想在市場中找一些去年表現差,但有可能已經見底的公司,可以考慮以下的方法:
■ 公司的三年每股盈利複合年增長率(EPS CAGR)高於板塊中位數
■ 公司去年的每股盈利增長低於板塊中位數
■ 公司即將公布2011年全年業績
■ EJFQ長綫信號為綠燈,代表股價趨勢並非負面
首兩個標準是用來找出長線增長高於同業,但去年的盈利表現令市場失望的公司。第三和第四項則是要找出市場是否對這些公司即將公佈的業績有正面的預期。
把這些因素與初步估值篩選結果【表1】結合,我們就可找出以下股票:
■ 在所屬板塊中估值合理
■ 長期增長都較其他對手快,但去年表現令市場失望。
■ 市場認為壞消息已經反映而即將公布的2011年全年業績可能會較預期為好
投資者應注意,用以上方法篩選出來的股票【表3】都是一些去年令投資者失望的股票,投資這些股票時,投資者是假設或預期這些公司的營運表現已經見底。
2012年3月5日 星期一
2012年3月2日 星期五
(Quote) 2012龍年生肖運程 -- 馬
http://blog.yahoo.com/masterdragon/articles/52055/category/%E9%BE%8D%E9%9C%87%E5%A4%A9+2012+%E9%BE%8D%E5%B9%B4%E9%81%8B%E7%A8%8B
2012龍年生肖運程 -- 馬
今年肖馬的朋友很容易得到身邊人幫助,容易被人提拔及有晉升機會,今年應以學習為主,多學一些新東西以充實自己。古語有云:「不進則退」,所以今年應該花多點時間吸收新知識,不宜在原地踏步;個人方面最好尋求一些突破,簡單點說,是時候要改變自己了。
事業上如果不轉工則可能有晉升,如轉工則可能會找到更好的工作。但要留意一點,升職也意味著工作量增加,不過客觀來說也是好事。今年有些時候會有一些緊張的情況出現,放心的是到最後都能夠逢凶化吉,化險為夷。
今年要特別留意小心一些不必要的麻煩,有時候並不是你找麻煩,而是麻煩來找你,所以交託別人所做的事情都要自已最好看一看,親力親為,以避免不必要的誤會出現;一些不必要的事情就不要做,以免越幫越忙,到頭來反而令人不滿意,沒有動機的事情就不要作。
吉凶星詳解
今年吉星有「八座」,代表受人提拔及容易升職加薪,所以今年可以放膽去幹,準可以拿出一點成績來;而今年有意創業的朋友也是一個好機會,可以和人合資或靠一些有經驗的朋友介紹,成事的機會很大。另一顆吉星是「解神」,為今年最重要的星曜,代表每事都能逢凶化吉。
煞星則有「喪門」,要留意家中老人健康;「浮沉」,代表今年運勢停滯不前,縱使有升職加人工之可能也會令到工作量增加及容易受氣;「災煞」,容易遭受災害及被人陷害,古語有云:「明槍易擋,暗箭難防」,所以要特別小心背後遭人惡意中傷。
馬年生人各方面運勢
財運:今年財運穩定中向好。要留意不義之財決不可貪,也不要貪小便宜,否則會有破財之可能。
事業:今年事業運吉中藏凶。好的是今年會特別容易受人提拔或容易升職,但在進入新的工作環境之後也會面對不少的挑戰;所以,今年宜積極進取,要有心理準備及思想去適應新的環境;今年要多學習來充實自己;尤需留意小人。
感情:今年感情無大突破,運程平淡,要改變感情就非要自己付出努力不可。未有對象者今年不容易墜入愛河,已有對象者則無大變化。雖然如此,也未至於常常吵架,只是大家比較冷淡,無甚特別而已。
是非:今年特別容易招惹是非,因為容易被人誤會及有人陷害,所以每事都要小心,切忌因一時之意氣用事,得罪了人也不自知,平日最忌鋒芒太露。
健康:今年健康運一般,除了要留意流行性感冒及小毛病之之外,健康良好。
增運錦囊:在流年是非位(即全屋西南方)放置紫色物件及紫晶球可以化解流年是非運所帶來的影響。
1954年出生:今年助力運佳,所以特別容易受到晚輩的幫助;和晚輩相處融洽,生活愉快,心情也很好,財運也佳;有機會發一筆小財,所以建議多買奬券。
1966年出生:在工作上今年會特別容易找到新機會,如有打算轉工者不妨向身邊朋友打聽,他們今年會為你帶來機會;健康運良好,只須留意飲食即可。
1978年出生:今年在事業上有很大的助力,所以有新計劃不妨向公司提交,會得到上司的賞識;今年財運甚佳,所以如果不是胡亂花霍,今年可望財運穩定。
1990年出生:今年和父母關係融洽,而且父母助力很強,所以有任何事情都要以父母的意見為依歸,今年男貴人非常好,所以可以利用身邊男性例如上司,男同事或男性朋友等幫助自已在事業及財運上帶來機會。
2002年出生:今年讀書運佳,讀書很容易入腦。此外,和同學相處也很融洽。你今年應多參加課外活動如游泳,畫畫,書法,鋼琴等,對你個人的發展會有很大的幫助。
2012龍年生肖運程 -- 馬
今年肖馬的朋友很容易得到身邊人幫助,容易被人提拔及有晉升機會,今年應以學習為主,多學一些新東西以充實自己。古語有云:「不進則退」,所以今年應該花多點時間吸收新知識,不宜在原地踏步;個人方面最好尋求一些突破,簡單點說,是時候要改變自己了。
事業上如果不轉工則可能有晉升,如轉工則可能會找到更好的工作。但要留意一點,升職也意味著工作量增加,不過客觀來說也是好事。今年有些時候會有一些緊張的情況出現,放心的是到最後都能夠逢凶化吉,化險為夷。
今年要特別留意小心一些不必要的麻煩,有時候並不是你找麻煩,而是麻煩來找你,所以交託別人所做的事情都要自已最好看一看,親力親為,以避免不必要的誤會出現;一些不必要的事情就不要做,以免越幫越忙,到頭來反而令人不滿意,沒有動機的事情就不要作。
吉凶星詳解
今年吉星有「八座」,代表受人提拔及容易升職加薪,所以今年可以放膽去幹,準可以拿出一點成績來;而今年有意創業的朋友也是一個好機會,可以和人合資或靠一些有經驗的朋友介紹,成事的機會很大。另一顆吉星是「解神」,為今年最重要的星曜,代表每事都能逢凶化吉。
煞星則有「喪門」,要留意家中老人健康;「浮沉」,代表今年運勢停滯不前,縱使有升職加人工之可能也會令到工作量增加及容易受氣;「災煞」,容易遭受災害及被人陷害,古語有云:「明槍易擋,暗箭難防」,所以要特別小心背後遭人惡意中傷。
馬年生人各方面運勢
財運:今年財運穩定中向好。要留意不義之財決不可貪,也不要貪小便宜,否則會有破財之可能。
事業:今年事業運吉中藏凶。好的是今年會特別容易受人提拔或容易升職,但在進入新的工作環境之後也會面對不少的挑戰;所以,今年宜積極進取,要有心理準備及思想去適應新的環境;今年要多學習來充實自己;尤需留意小人。
感情:今年感情無大突破,運程平淡,要改變感情就非要自己付出努力不可。未有對象者今年不容易墜入愛河,已有對象者則無大變化。雖然如此,也未至於常常吵架,只是大家比較冷淡,無甚特別而已。
是非:今年特別容易招惹是非,因為容易被人誤會及有人陷害,所以每事都要小心,切忌因一時之意氣用事,得罪了人也不自知,平日最忌鋒芒太露。
健康:今年健康運一般,除了要留意流行性感冒及小毛病之之外,健康良好。
增運錦囊:在流年是非位(即全屋西南方)放置紫色物件及紫晶球可以化解流年是非運所帶來的影響。
1954年出生:今年助力運佳,所以特別容易受到晚輩的幫助;和晚輩相處融洽,生活愉快,心情也很好,財運也佳;有機會發一筆小財,所以建議多買奬券。
1966年出生:在工作上今年會特別容易找到新機會,如有打算轉工者不妨向身邊朋友打聽,他們今年會為你帶來機會;健康運良好,只須留意飲食即可。
1978年出生:今年在事業上有很大的助力,所以有新計劃不妨向公司提交,會得到上司的賞識;今年財運甚佳,所以如果不是胡亂花霍,今年可望財運穩定。
1990年出生:今年和父母關係融洽,而且父母助力很強,所以有任何事情都要以父母的意見為依歸,今年男貴人非常好,所以可以利用身邊男性例如上司,男同事或男性朋友等幫助自已在事業及財運上帶來機會。
2002年出生:今年讀書運佳,讀書很容易入腦。此外,和同學相處也很融洽。你今年應多參加課外活動如游泳,畫畫,書法,鋼琴等,對你個人的發展會有很大的幫助。
2012年3月1日 星期四
充滿考驗的三月
我覺得三月充滿考驗。
工作方面,別人已在較早的時間累積了一定的期望,三月是時候開始兌現那些期望。所以多少都會帶來點壓力,但如果能夠切實執行甚至完成,別人就會覺得你名副其實,對往後的日子一定會更好。
市場方面,二月已累積了相當的升幅,三月應該會更為波動。所以要好好聆聽市場的聲音,順應市場方向,尊重市場。現在手上持股都是beta系數較高的,所以難免要承受大幅波動。但那些公司的基礎因素都應該沒有問題,除非趨勢逆轉,否則應該可以放心持有。
加油,三月尾來一個總結,希望是一個正面的結果。
工作方面,別人已在較早的時間累積了一定的期望,三月是時候開始兌現那些期望。所以多少都會帶來點壓力,但如果能夠切實執行甚至完成,別人就會覺得你名副其實,對往後的日子一定會更好。
市場方面,二月已累積了相當的升幅,三月應該會更為波動。所以要好好聆聽市場的聲音,順應市場方向,尊重市場。現在手上持股都是beta系數較高的,所以難免要承受大幅波動。但那些公司的基礎因素都應該沒有問題,除非趨勢逆轉,否則應該可以放心持有。
加油,三月尾來一個總結,希望是一個正面的結果。
2012年2月29日 星期三
End of Feb 2012
I think I have a prosperous February.
Though the return is definitely behind many others, I get the glimpse of following the trend, and trying to do action quickly in getting in and out.
One thing is, I did a bit too many transactions this month, and there are some unnecessary transactions. I should avoid this in the coming days.
Also, some patience is needed in certain situation if you have a view on the trend.
YTD return: 9.94%
Holdings:
315 - 6 lots
440 - 3 lots
823 - 1 lots + odd lots
2002 - 8 lots
2800 - 1 lots + odd lots
2840 - 1 lots + odd lots
6823 - 2 lots
Though the return is definitely behind many others, I get the glimpse of following the trend, and trying to do action quickly in getting in and out.
One thing is, I did a bit too many transactions this month, and there are some unnecessary transactions. I should avoid this in the coming days.
Also, some patience is needed in certain situation if you have a view on the trend.
YTD return: 9.94%
Holdings:
315 - 6 lots
440 - 3 lots
823 - 1 lots + odd lots
2002 - 8 lots
2800 - 1 lots + odd lots
2840 - 1 lots + odd lots
6823 - 2 lots
2012年2月27日 星期一
Range trading
Seems to be a range trading these days...
Gotta be careful... Beware of losing all your gain in this kind of market situation.
Control! Go in again when there's an obvious tendency of going upward.
Refer to daily chart to monitor the situation these days.
Holdings now:
315
440
823
1086
2002
2800
2840
I think I should get away from the market for a while
Gotta be careful... Beware of losing all your gain in this kind of market situation.
Control! Go in again when there's an obvious tendency of going upward.
Refer to daily chart to monitor the situation these days.
Holdings now:
315
440
823
1086
2002
2800
2840
I think I should get away from the market for a while
Nba
唔知點解,今年好想睇nba all star game,同林書豪應該冇乜關係,因為佢都冇份打。
舊時好鍾意打籃球,特別係鍾意on fire 既感覺。但而家一來技術退步(體能冇乜點退步),二來on fire 又如何?我今日贏盡你都不代表什麼,覺得這只是一時之氣。係就好似 j Lin 贏晒班黑人球員...
Btw, 點解美國經濟咁差都仍然養得起個班球員?
- Posted using BlogPress from my iPhone
舊時好鍾意打籃球,特別係鍾意on fire 既感覺。但而家一來技術退步(體能冇乜點退步),二來on fire 又如何?我今日贏盡你都不代表什麼,覺得這只是一時之氣。係就好似 j Lin 贏晒班黑人球員...
Btw, 點解美國經濟咁差都仍然養得起個班球員?
- Posted using BlogPress from my iPhone
2012年2月23日 星期四
聯想 (NOT Lenovo)
真係覺得聯想既能力好重要.
呢個係運用直覺 pick up 一d idea 之後要做既野.
呢個關乎能否發現危與機, 然後要採取什麼行動.
如果有時腦中閃過一些idea 但你冇去繼續聯想, 分析既話, 可能會令自己錯失機會, 或者put yourself at risk.
呢個係運用直覺 pick up 一d idea 之後要做既野.
呢個關乎能否發現危與機, 然後要採取什麼行動.
如果有時腦中閃過一些idea 但你冇去繼續聯想, 分析既話, 可能會令自己錯失機會, 或者put yourself at risk.
2012年2月22日 星期三
(quote) 知乎问答:牛人之路 - 给平凡而不安分的你
知乎问答:牛人之路 - 给平凡而不安分的你
问题:程序员年过三十之后一定要开始专注于一个行业吗?
喜欢研究技术,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不想局限于某个行业。现就职于某世界500强,CS硕士毕业四年,是第二份工作。参与了公司史上最难项目,写代码少,读代码多,与人沟通更多,很boring。我觉得技术才是核心竞争力,技术越牛越有安全感。
因已成部门骨干,提辞职后领导挽留我说,男人过了三十岁要专注于一个行业,国内真正做技术的不多,大部分还是偏重于业务层的编码。我想了想,貌似国内真正研究技术或对技术含量需求高的工作都在淘宝、百度、腾讯。不知MS、Google以及其他一些顶级软件外企怎样。下一步是不是继续去外企呆着。
敬请技术前辈指点。至少目前我还是想成为技术牛人,拿一份体面的薪水,过一种有尊严的生活。
===========================================
这个问题让我很有感触,写写自己的想法,送给有缘人。回答有所扩展,希望不是答非所问。
提问者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成为技术牛人是手段,拿体面的薪水是过程,目的是过一种有尊严的生活。本来一个不高的生活目标,在我们这里几乎成了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想。有点残酷,不是吗?我讲一下在当下的大环境下,我觉得最好的出路是什么。
小众的方法有很多,出国,嫁的好(娶的好),拼爹,等等。我想我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一没有这个运气,二没有这个坚硬的心灵。
大众的方法说白了就两种,一种是进一个舒适有特权本身就有“尊严”的环境,也许是“系统”本身(公务员),也许是“系统”的亲儿子(国企)。另一种就是提升自己,成为一个“牛人”,然后机会好可以参与成功的创业公司,至少也可以在公司里做个金领。
先看看第一种,我反对有理想的年轻人选择这条路。我一直认为两件事很重要,一是要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二是要为未来做规划,不要为当下做规划。如果你在一个现在很光鲜很体面很容易的地方过过小日子,而不考虑未来的某一天这个系统可能会发生大的变化,我觉得你是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了别人和你自己的一厢情愿。
现在进入主题,第二种方式,提升自己,成为牛人,也就是我认为的“正道”。怎么定义牛人?如何成为一个牛人?成了牛人以后怎么办?
什么样的人是牛人?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牛人的种类有很多,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很难被替代,我最简单的回答是,有自己核心竞争力的人就是牛人。
如何成为一个牛人?也就是说怎么才能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当然是要做自己最喜欢最擅长的事情,把它做到极致,如果你数据库可以做到冯大辉,架构可以做到淘宝,腾讯,百度首席架构师,恭喜你,你已经是牛人了。但机会决定命运,你可能根本就没有机会做那种最有挑战性的事情。所以退而求其次,把你最擅长的事情做精,然后再有选择地发展一些其它方面的能力。用通俗的话讲,就是一专多能,做个复合型人才。我想,对大多数人来说,这是最现实的一条路。至于发展什么,各个人的情况不同,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但有几条软能力几乎是必须的:值得信任,会沟通,大气。有了这几条,再加上过硬的专业技能,你就已经是高级人才了。
成了牛人以后怎么办?我几乎可以确信,当你成为牛人以后,找工作已经不是问题,谈薪水也不是问题,你已经掌握了主动权!这时候如何选择,会直接导致你只是过一个富足的生活,还是继续前进,成为一个大牛。决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几点很重要:
1. 现在的金钱回报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
2. 你的选择要符合你的长远目标。
3. 做什么事情非常重要。
4. 和谁一起工作比做什么事情更重要。
5. 开心最重要。
麦肯锡有个报告里面说,中国现在的人才很多,但高级人才缺口很大。这里给每个人一个三步走的建议:
1. 分析自己,抓住机会,尽快成为高级人才。
2. 因为高级人才缺口很大,所以机会一定很多。
3. 做好选择,实现跨越。
最后,请耐心一点,这个社会太浮躁,我们又有太多的神话和少年天才,让我们每个人都自愧不如。羡慕别人有个屁用?你必须相信,好运气不是你的,才气也不会突然降临,一切都要靠自己,有效率的一万个小时是少不了的。平常心一点,你反而会更从容,成功也会自然来临。
拔苗助长,打激素的事儿,长不了。
问题:程序员年过三十之后一定要开始专注于一个行业吗?
喜欢研究技术,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不想局限于某个行业。现就职于某世界500强,CS硕士毕业四年,是第二份工作。参与了公司史上最难项目,写代码少,读代码多,与人沟通更多,很boring。我觉得技术才是核心竞争力,技术越牛越有安全感。
因已成部门骨干,提辞职后领导挽留我说,男人过了三十岁要专注于一个行业,国内真正做技术的不多,大部分还是偏重于业务层的编码。我想了想,貌似国内真正研究技术或对技术含量需求高的工作都在淘宝、百度、腾讯。不知MS、Google以及其他一些顶级软件外企怎样。下一步是不是继续去外企呆着。
敬请技术前辈指点。至少目前我还是想成为技术牛人,拿一份体面的薪水,过一种有尊严的生活。
===========================================
这个问题让我很有感触,写写自己的想法,送给有缘人。回答有所扩展,希望不是答非所问。
提问者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成为技术牛人是手段,拿体面的薪水是过程,目的是过一种有尊严的生活。本来一个不高的生活目标,在我们这里几乎成了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想。有点残酷,不是吗?我讲一下在当下的大环境下,我觉得最好的出路是什么。
小众的方法有很多,出国,嫁的好(娶的好),拼爹,等等。我想我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一没有这个运气,二没有这个坚硬的心灵。
大众的方法说白了就两种,一种是进一个舒适有特权本身就有“尊严”的环境,也许是“系统”本身(公务员),也许是“系统”的亲儿子(国企)。另一种就是提升自己,成为一个“牛人”,然后机会好可以参与成功的创业公司,至少也可以在公司里做个金领。
先看看第一种,我反对有理想的年轻人选择这条路。我一直认为两件事很重要,一是要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二是要为未来做规划,不要为当下做规划。如果你在一个现在很光鲜很体面很容易的地方过过小日子,而不考虑未来的某一天这个系统可能会发生大的变化,我觉得你是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了别人和你自己的一厢情愿。
现在进入主题,第二种方式,提升自己,成为牛人,也就是我认为的“正道”。怎么定义牛人?如何成为一个牛人?成了牛人以后怎么办?
什么样的人是牛人?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牛人的种类有很多,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很难被替代,我最简单的回答是,有自己核心竞争力的人就是牛人。
如何成为一个牛人?也就是说怎么才能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当然是要做自己最喜欢最擅长的事情,把它做到极致,如果你数据库可以做到冯大辉,架构可以做到淘宝,腾讯,百度首席架构师,恭喜你,你已经是牛人了。但机会决定命运,你可能根本就没有机会做那种最有挑战性的事情。所以退而求其次,把你最擅长的事情做精,然后再有选择地发展一些其它方面的能力。用通俗的话讲,就是一专多能,做个复合型人才。我想,对大多数人来说,这是最现实的一条路。至于发展什么,各个人的情况不同,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但有几条软能力几乎是必须的:值得信任,会沟通,大气。有了这几条,再加上过硬的专业技能,你就已经是高级人才了。
成了牛人以后怎么办?我几乎可以确信,当你成为牛人以后,找工作已经不是问题,谈薪水也不是问题,你已经掌握了主动权!这时候如何选择,会直接导致你只是过一个富足的生活,还是继续前进,成为一个大牛。决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几点很重要:
1. 现在的金钱回报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
2. 你的选择要符合你的长远目标。
3. 做什么事情非常重要。
4. 和谁一起工作比做什么事情更重要。
5. 开心最重要。
麦肯锡有个报告里面说,中国现在的人才很多,但高级人才缺口很大。这里给每个人一个三步走的建议:
1. 分析自己,抓住机会,尽快成为高级人才。
2. 因为高级人才缺口很大,所以机会一定很多。
3. 做好选择,实现跨越。
最后,请耐心一点,这个社会太浮躁,我们又有太多的神话和少年天才,让我们每个人都自愧不如。羡慕别人有个屁用?你必须相信,好运气不是你的,才气也不会突然降临,一切都要靠自己,有效率的一万个小时是少不了的。平常心一点,你反而会更从容,成功也会自然来临。
拔苗助长,打激素的事儿,长不了。
除息日
除息日
除息日在股市指一個特定日期,如果某一上市公司宣佈派發股息,在除息日之前一日持有它的股票的人士(即股東)可享有該期股息,在除息日當日或以後才買入該公司股票的人則不能享有該期股息。
許多上市公司定期或不定期向股東派發股息,由於這些公司的股東隨股票交易而經常變更,因此需要定出一個登記基準日來判定可享有某期股息的股東名單及他們的持股量。股東如欲收取該期股息,必須確保他的股票在登記基準日前的截止過戶日期前已辦妥過戶手續(即股票轉名手續)。股票成交日期與交收日期通常不是同一天,如果在截止過戶日期前最早的某一日買入的股票已趕不及辦理過戶,即是買方不能享有股息(賣方享有股息),該日即為除息日。
由於在除息日當日買入股票的人已不能享有該期股息,交易所會在除息日開市前自動把該股票的上一交易日收市價扣減股息,定為該股票的開市參考價。
Bought 4 lots of 315
除息日在股市指一個特定日期,如果某一上市公司宣佈派發股息,在除息日之前一日持有它的股票的人士(即股東)可享有該期股息,在除息日當日或以後才買入該公司股票的人則不能享有該期股息。
許多上市公司定期或不定期向股東派發股息,由於這些公司的股東隨股票交易而經常變更,因此需要定出一個登記基準日來判定可享有某期股息的股東名單及他們的持股量。股東如欲收取該期股息,必須確保他的股票在登記基準日前的截止過戶日期前已辦妥過戶手續(即股票轉名手續)。股票成交日期與交收日期通常不是同一天,如果在截止過戶日期前最早的某一日買入的股票已趕不及辦理過戶,即是買方不能享有股息(賣方享有股息),該日即為除息日。
由於在除息日當日買入股票的人已不能享有該期股息,交易所會在除息日開市前自動把該股票的上一交易日收市價扣減股息,定為該股票的開市參考價。
Bought 4 lots of 315
2012年2月21日 星期二
目標
我地不要求每次都贏錢,但我地要做到長期正回報,而且那是一個可接受的回報率。
其實係現階段係冇乜可能見到中長期趨勢逆轉,所以之前已沽出的是好難可以用更低的價錢重新買入。
現在唯有盡量去捕捉短期趨勢的改變,但策略會變成亦步亦趨,一見什麼風吹草動就要轉身快。
要學習等待、忍耐,這是紀律的一部分。
其實係現階段係冇乜可能見到中長期趨勢逆轉,所以之前已沽出的是好難可以用更低的價錢重新買入。
現在唯有盡量去捕捉短期趨勢的改變,但策略會變成亦步亦趨,一見什麼風吹草動就要轉身快。
要學習等待、忍耐,這是紀律的一部分。
2012年2月18日 星期六
Maybe an implication for myself
Is it what should I do?
"在如此背景下,長期持有的策略似乎不大可行。較可行的是炒一個周期,踏浪而行,持有的股票大幅上升後便回吐,然後離市,等待下一個回落的周期,低位才再入市。這涉及紀律及耐性,只有很少數人能做到。 "
"在如此背景下,長期持有的策略似乎不大可行。較可行的是炒一個周期,踏浪而行,持有的股票大幅上升後便回吐,然後離市,等待下一個回落的周期,低位才再入市。這涉及紀律及耐性,只有很少數人能做到。 "
What's more for myself,
Taking every tran as an independent event. Think about the short, mid term trend before stepping in.
因為再好的股票都會有可能令你人蝕錢.
"在如此背景下,長期持有的策略似乎不大可行。較可行的是炒一個周期,踏浪而行,持有的股票大幅上升後便回吐,然後離市,等待下一個回落的周期,低位才再入市。這涉及紀律及耐性,只有很少數人能做到。 "
"在如此背景下,長期持有的策略似乎不大可行。較可行的是炒一個周期,踏浪而行,持有的股票大幅上升後便回吐,然後離市,等待下一個回落的周期,低位才再入市。這涉及紀律及耐性,只有很少數人能做到。 "
What's more for myself,
Taking every tran as an independent event. Think about the short, mid term trend before stepping in.
因為再好的股票都會有可能令你人蝕錢.
2012年2月17日 星期五
徒然
Made a number of transaction this week, but the result is not good.
定力不夠, 徒勞無功, 事倍功半.
Holdings:
179
315
440
823
2840
2800.
YTD return: 8.17%.
Making too many transactions meant you changed your view too frequently... Have a more macro view please.
定力不夠, 徒勞無功, 事倍功半.
Holdings:
179
315
440
823
2840
2800.
YTD return: 8.17%.
Making too many transactions meant you changed your view too frequently... Have a more macro view please.
2012年2月13日 星期一
Keep running
Target during off season:
- Three times a week.
- One tempo, one sprint, one long run.
- Total distance per week: ~30k
- Three times a week.
- One tempo, one sprint, one long run.
- Total distance per week: ~30k
2012年2月10日 星期五
Recent situation
Did several transactions these days, simply saying I sold
38,
148,
868,
669,
And some 440.
Then I bought two lots of 315.
(quote)
港股不一定跟美股走,但由這個角度來看,新興市場股票依然落後,港股近日二三線股票開始亂飛,實在是久違了的現象,細價股追買形勢相信會繼續下去。
近日指數膠着,大市亂炒,成交卻大增,更大程度反映資金入市,但在追逐補貨;但是,當更多股價回升至250天線水平上,加上業績期來臨,買股不買市的情況將更為明顯,而在進入選股階段後,政策受惠股、價值類股份,或會更加值得留意。
恒指在18000點時,買股可以不談品味;但恒指來到21000點,買股要更具有策略,更加揀擇,畢竟派對已經到了下半場。
38,
148,
868,
669,
And some 440.
Then I bought two lots of 315.
(quote)
港股不一定跟美股走,但由這個角度來看,新興市場股票依然落後,港股近日二三線股票開始亂飛,實在是久違了的現象,細價股追買形勢相信會繼續下去。
近日指數膠着,大市亂炒,成交卻大增,更大程度反映資金入市,但在追逐補貨;但是,當更多股價回升至250天線水平上,加上業績期來臨,買股不買市的情況將更為明顯,而在進入選股階段後,政策受惠股、價值類股份,或會更加值得留意。
恒指在18000點時,買股可以不談品味;但恒指來到21000點,買股要更具有策略,更加揀擇,畢竟派對已經到了下半場。
2012年2月7日 星期二
SCM 2012
今次已經係第六次跑全程馬拉松, 係最快的一次, 時間係3:33"13.
今次亦都係準備得最多的一次. 其實上年馬拉松之後, 都有keep 住跑下, 也參加了好幾個比賽..
上年年頭狀態都還可以, 到後來天氣轉熱和濕, 狀態意欲都減退很多.
今年係第一次體會到夏天跑步那種辛苦, 個人覺得比扒艇更甚.
後來到了六月, 開始同扒艇戰友阿秋一起練習. 他體能比我好,跟他跑 interval, 頭幾次感覺真係好辛苦, 不過好在有佢一齊跑, 狀態漸漸回復.
有一次同佢傾開下一次馬拉松既目標, 先知大家不約而同都係想跑到3:30, 於是一齊夾下來緊既訓練計劃, 一星期大概跑幾多, 最長跑幾多 etc, 亦都盡量每星期一齊跑長課.
有了training partner, 有了計劃, 有了目標, 個人反而輕鬆下來. 因為我知道, 只要依照計劃, 最終結果都不會差太遠, 我就是要相信呢個計劃可以帶來的結果.
況且人大了, 思想有點改變了, 會著重過程多於結果. 同阿秋練跑, 互相競爭是有的, 但目的唔係為爭一日之長短, 反而係想著大家幫大家進步.
其實去到上年秋天, 已經超越左上一年既成績, 所以覺得要達標應該不難. 但去到一月時, 狀態有少許回落, 好似跑得比之前慢, 開始覺得有需要調整目標.
去到比賽前一個星期, 見到天氣預測比賽當日有點回暖同潮濕, 即刻不敢樂觀, 將目標調低至 3:30 - 3:35.
比賽當日, 帶著三個目標時間 (3:35, 3:30, 3:25)既pace chart, 預備隨時改變計劃. 比賽開始時, 就跟著較慢的兩個pacing 去做, 希望前半段保持係兩個目標之間, 過了一半再作打算.
天氣沒有想像中暖同濕, 感覺不錯, 到了一半時甚至可以達到3:30 既指定時間, 以為自己可以keep 到之際, 步伐竟然不知不覺慢下來, 同埋覺得越來越累, 到了西隧之前, 更覺得有點抽筋...
不過見到 so far 時間比3:35 既目標快兩分鐘, 覺得冇理由要放棄, 於是見步行步, 不敢太快, 也不敢太慢.
去到天星碼頭, 再跟上阿秋, 佢話不如一齊衝線... 就係呢句說話, 成個人亢奮起來, 大家既步伐又再次快起來.
就係咁樣一路衝一路抽之下來到最後直路, 我想, 既然講左一齊衝線, 就言出必行. 應該冇野比一齊衝線作為整個賽季既終點更完美吧!
要再次多謝一起練習過戰友,特別係阿秋同Susan, 多謝老婆既批准及家人既支援!
一個小總結, 今年玩過既其他比賽有:
Tolo10k(四月)
荃灣10k(八月)
Coca-cola 10k (九月)
HKDRC半馬 (十月)
石岡30K (十二月)
美津濃半馬 (一月)
除左美津濃半馬, Coca-cola 10k, HKDRC半馬, 石岡30K 都係我極力推薦的, 希望來緊今年可以叫埋其他戰友玩.
今次既訓練回顧
Apr - Aug: < 30k per week, longest per session: 15k
Sep: 40-50k per week, longest session: 15k
Oct: 50-60k per week, longest session: 20k
Nov: 60-70k per week, longest session: 25k
Dec: ~70k per week, longest session: 33k
Jan: 50-70k per week, longest session: 30k
檢討:
覺得長課有待改善, 寧願pace 稍減, 但希望可以做到兩三次36k, 路線不要只是平路. 另外也要發掘下其他速度訓練, 不要只是做interval.
今次亦都係準備得最多的一次. 其實上年馬拉松之後, 都有keep 住跑下, 也參加了好幾個比賽..
上年年頭狀態都還可以, 到後來天氣轉熱和濕, 狀態意欲都減退很多.
今年係第一次體會到夏天跑步那種辛苦, 個人覺得比扒艇更甚.
後來到了六月, 開始同扒艇戰友阿秋一起練習. 他體能比我好,跟他跑 interval, 頭幾次感覺真係好辛苦, 不過好在有佢一齊跑, 狀態漸漸回復.
有一次同佢傾開下一次馬拉松既目標, 先知大家不約而同都係想跑到3:30, 於是一齊夾下來緊既訓練計劃, 一星期大概跑幾多, 最長跑幾多 etc, 亦都盡量每星期一齊跑長課.
有了training partner, 有了計劃, 有了目標, 個人反而輕鬆下來. 因為我知道, 只要依照計劃, 最終結果都不會差太遠, 我就是要相信呢個計劃可以帶來的結果.
況且人大了, 思想有點改變了, 會著重過程多於結果. 同阿秋練跑, 互相競爭是有的, 但目的唔係為爭一日之長短, 反而係想著大家幫大家進步.
其實去到上年秋天, 已經超越左上一年既成績, 所以覺得要達標應該不難. 但去到一月時, 狀態有少許回落, 好似跑得比之前慢, 開始覺得有需要調整目標.
去到比賽前一個星期, 見到天氣預測比賽當日有點回暖同潮濕, 即刻不敢樂觀, 將目標調低至 3:30 - 3:35.
比賽當日, 帶著三個目標時間 (3:35, 3:30, 3:25)既pace chart, 預備隨時改變計劃. 比賽開始時, 就跟著較慢的兩個pacing 去做, 希望前半段保持係兩個目標之間, 過了一半再作打算.
天氣沒有想像中暖同濕, 感覺不錯, 到了一半時甚至可以達到3:30 既指定時間, 以為自己可以keep 到之際, 步伐竟然不知不覺慢下來, 同埋覺得越來越累, 到了西隧之前, 更覺得有點抽筋...
不過見到 so far 時間比3:35 既目標快兩分鐘, 覺得冇理由要放棄, 於是見步行步, 不敢太快, 也不敢太慢.
去到天星碼頭, 再跟上阿秋, 佢話不如一齊衝線... 就係呢句說話, 成個人亢奮起來, 大家既步伐又再次快起來.
就係咁樣一路衝一路抽之下來到最後直路, 我想, 既然講左一齊衝線, 就言出必行. 應該冇野比一齊衝線作為整個賽季既終點更完美吧!
要再次多謝一起練習過戰友,特別係阿秋同Susan, 多謝老婆既批准及家人既支援!
一個小總結, 今年玩過既其他比賽有:
Tolo10k(四月)
荃灣10k(八月)
Coca-cola 10k (九月)
HKDRC半馬 (十月)
石岡30K (十二月)
美津濃半馬 (一月)
除左美津濃半馬, Coca-cola 10k, HKDRC半馬, 石岡30K 都係我極力推薦的, 希望來緊今年可以叫埋其他戰友玩.
今次既訓練回顧
Apr - Aug: < 30k per week, longest per session: 15k
Sep: 40-50k per week, longest session: 15k
Oct: 50-60k per week, longest session: 20k
Nov: 60-70k per week, longest session: 25k
Dec: ~70k per week, longest session: 33k
Jan: 50-70k per week, longest session: 30k
檢討:
覺得長課有待改善, 寧願pace 稍減, 但希望可以做到兩三次36k, 路線不要只是平路. 另外也要發掘下其他速度訓練, 不要只是做interval.
2012年2月1日 星期三
2012年1月31日 星期二
End of Jan 2012
YTD return: 4.96%
Holdings:
148 - 2 lots
440 - 4 lots
868 - 3 lots
823 - some shares
3339 - 2 lots
2800 - 1 lot + some shares
2840 - 1 lot + some shares
RMB time deposit
Holdings:
148 - 2 lots
440 - 4 lots
868 - 3 lots
823 - some shares
3339 - 2 lots
2800 - 1 lot + some shares
2840 - 1 lot + some shares
RMB time deposit
2012年1月27日 星期五
(quote) 許冠文笑看人生:一生一世好容易
信網手機版
許冠文笑看人生:一生一世好容易
訪談錄 吳雄
每逢過年總想起許氏三兄弟,去年11月許冠英去世,港人就像打麻雀三缺一,總覺得缺些什麼。大哥「冷面笑匠」許冠文承受喪弟之痛,下月出演棟篤笑為生命熱線籌款,使氣成雞泡魚的港人重拾歡容,也替看似無路可走的人撥開雲霧見青天。
前往觀塘駿業街工廠大廈做訪問前,巴士經過當年的鑽石山木屋區,筆者腦海泛起《大軍閥》裏的光頭大帥、《半斤八両》裏的私家偵探,以及《雙星報喜》裏拿槌仔、戴假鬍子問「點到你唔服」的許冠文,他童年時就在那裏住過。
自許冠英過身後,翻開娛樂版總不忍看到許冠文,因為照片裏的笑容跟過去大不一樣。他在棟篤笑《男女戰爭》的宣傳活動上,說過忘不了亡弟,還說如果能跟他一起表演就好了,又後悔過去對弟弟太嚴厲。
幸好,筆者眼前的許冠文已恢復得七七八八,一見面還鬼馬地掏出紅色眼鏡問:「這副眼鏡你喜歡嗎?紅色的。」隨即戴上。
用電影改變觀眾
筆者很體諒許冠文的心情,在世的人對故人總是充滿愧疚。在問他對生命的看法之前,我先說出自己的看法。「我覺得生命就是有話直說,祖母去世前最後一次見面,她總問我有什麼想說,可惜由於性格內向直搖頭;到她去後,很多話想說卻已經沒法說。」
許呆呆聽着,嘆口氣說:「我完全贊成你說的話,有話不說最笨,我贊成老外那套,中國人全部收在心裏。我愛你就要天天說,有什麽好肉酸的?總把最重要的、最好聽的對白在臨死前才說,是不是傻?」
說完,他問助手拿紙巾拭淚,再回答筆者的問題。
「什麽是生命?這個問題很大,我嘗試回答你。我覺得生命是悲傷的,我們從哪裏來、生存多久、將來去哪全不知道,在三不知的情況下面對這個世界,眼前盡是不公平,怎麽可能快樂?」
既然先天下來就是悲傷,我們只能扭轉角度和看法,否則肯定痛苦到底,既然改變不了世界,只能改變自己。許冠文覺得電影可以改變觀眾的人生觀,因此接拍的全是喜劇。
「電影讓世人覺得世界其實很美好,或灌輸生命美好的觀念。幾十年來很多人游說我拍什麽恐怖、殺人的寫實片,說現實就是如此殘酷,但我都推了。為何現實已經如此殘酷,還要去拍呢?」
許冠文透過電影把現實的荒謬演出來,讓觀眾苦中作樂,「現在發現喜劇很難拍,因為翻開報紙看到的新聞,比我的劇本還要荒謬百倍。」
許冠文謙稱一生只做兩樣東西:拍笑片和演棟篤笑。最近他看過最正的片是《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散場後五分鐘仍然回味無窮,讓我們覺得世界很美好,那幾個男生雖然得不到女主角,仍然不減對她的愛慕,這就是無奈人生中的積極面。」
許冠文沒錯過自己的「沈佳宜」,太太就是大學同學,這位笑匠怎麽看婚姻?「男與女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動物,男人講邏輯,女人講感情,玩一兩年沒關係,如果一輩子困在籠子裏,肯定行不通,不知道誰發明的(婚姻),簡直就是傻瓜。」
他說得眉飛色舞,一邊轉着椅子,突然失去平衡幾乎摔倒。「哎啊,小心!」筆者話音未落,他左手已按着桌子,坐好身子面不改容,讓人想起《半斤八両》的烏龍偵探。
緣何婚後夫妻都覺得彼此變了?「婚前大家都在演戲,拍拖時展示好的一面,婚後大家都演不下去,於是彼此的缺點湧現。結婚其實是套餐,你接受她的優點,就要接受她的缺點。」
「以前跟她拍拖時常跟母親吃飯,她讚我孝順,婚後卻說我很自私。我們要接受女人就是這樣的,所以一出現矛盾,我就忘記她的缺點,拿出寫上她五大優點的紙張,氣就消了。」五大優點包括為自己購買適合尺寸的內褲。
「我老婆有天說牙痛,都約好了看牙醫,結果卻先去弄頭髮,男人怎麽會明白理髮比牙痛重要?比如最近意大利郵輪沉沒,她還問我傻問題,說如果我們在船上,我會先救她還是媽媽,這就是女人!當然是救阿媽啦!阿媽沒得換嘛!女人永遠不會懂的。」
筆者也這麽回答類似的質問,許冠文提醒若老婆一旦有不滿,就要記住不要跟她計較,不重要的事盡量順她的心意,「你對,你對!」這樣很容易一生一世。
這位笑匠還分享自己最經典的夫妻對話,「十多年前有一天,我老婆突然發怒說懷疑我一直在演戲,騙她一輩子,那晚我沒有喝酒,我說我就這一世,就是用來騙你,你滿意嗎?這句話不得了!」最後還模仿老婆的動作,聳聳肩走開:「哼!」
夫妻相處如是,兄弟朋友也如是,能在一起自然有其過人之處,何必因一些缺點而翻臉?
一份計劃書改寫一生
許冠文有一子一女,女兒唱過歌後來淡出,兒子則在大陸搞果汁甜品生意。這位慈父嘆當今香港謀生難,「我覺得目前的社會難得多。我們以前很艱苦,但仍有很多機會。我現在的子女雖然也有機會,但比我們難得多。現在做個小生意也難,賺得再多也敵不過租金加幅,不像以前做魚蛋做得好就可以發達。」
回顧自己的演藝事業,他說得輕描淡寫,無綫《雙星報喜》出名後,飾演《大軍閥》走上影壇,後來成為一代笑匠。
「以前無綫剛開台,他們覺得許氏兄弟不錯,就給我們做《雙星報喜》。現在紅不紅還要看政治,就算你有實力也未必給你機會。現在變得有系統,如果我和許冠傑這樣的人出身在這個年代,可能出不了位。」
「我們當時一個禮拜播三天,總共三十分鐘,《歡樂今宵》做足五晚,每晚一小時,我們的人工跟《歡》的監製人工一樣。當年由老闆到員工都很單純,大家互相幫忙,只求把工作做好,現在不行,太複雜。」
看似順風順水,但第一步其實很不容易。1968年,無綫想搞中學生問答比賽,面試時老外老闆要他三個月交出建議書,結果他當晚就做好,翌日早晨交上,對方看兩頁:「許先生,這個計劃可行……人工從昨天開始算,月薪5000元夠嗎?當年教書月薪才675元。」
就這樣,他從問答比賽主持走進《歡樂今宵》,開始了自己的青雲路……
幽默感的現實作用
也許是香港的現實太荒謬,許多人因此提前結束人生,這對冷面笑匠許冠文無疑是諷刺,因為證明他透過笑片激勵港人的任務已經失敗,因此他這次靠棟篤笑《男女戰爭》開解港人,也給生命熱線籌款。
「我偶爾都會發姣做做棟篤笑,2005年就曾在紅館做過,今年又做了兩場。我覺得香港年輕人應該多點幽默感,這個很重要,將來做總統、追女孩很有用,因此在浸會大學開堂教授。後來覺得做棟篤笑收錢意思不大,應該想辦法回報社會。」
剛好春天實驗劇團的高志森找許冠文幫忙,做一場給生命熱線籌款,原來許一直不信這機構,「他(高志森)說這個會是接自尋短見的人來電,希望他們不自殺。我心想:『有沒有搞錯,怎麽可能有人那麽厲害,在人自殺前聽個電話就能救人』?」
後來親自去鑽石山附近的辦公室參觀,小小的房間放上十多個電話,大部分是義工,只有兩人是受薪。許冠文參觀過後感受很深,「他們主要是聆聽,人自殺前都知道有哪些路走,不用你教,他只是想有人聆聽。他們不會跟親人、朋友說,只剩下一個號碼。」
「只要他願意跟你聊超過一兩個小時,一直聽下去,他們就不會走上絕路。他們經過八堂訓練,他們覺得世界不夠溫暖,你一說教他就閙出人命。也不能投入感情,許冠文你不出來我去死。」許冠文像經驗社工般向筆者解釋生命熱線的難度。
目前香港怨氣太重,這個電話熱線的確很有意義,但為什麽以《男女戰爭》作為今次棟篤笑主題?許冠文表示數據顯示,55%以上自殺者都跟感情有關,都是男女戰爭的落敗者。這場棟篤笑以許冠文婚姻生活的真實例子和感受,讓觀眾在嘻嘻哈哈之餘,為這場男女戰爭備戰,也為處於冷戰的男女斡旋。
這場秀內容大致分為接受男女有別,「不能為了對方的缺點而生氣,既然嘆了對方的好東西,就要接受這個套餐。」至於上文提到的用這輩子欺騙老婆,也是這場棟篤笑的焦點所在,但對於為何要欺騙對方,許冠文怎麽也不肯說,表示要賣個關子,「等我當晚穿上晚禮服,當眾告訴大家!」
訪問完結之前,這位笑匠還給我親手寫的序言,希望我們幫忙推廣。如此有意義的舉手之勞,又怎能拒絕?
撰文、攝影:吳雄
許冠文笑看人生:一生一世好容易
訪談錄 吳雄
每逢過年總想起許氏三兄弟,去年11月許冠英去世,港人就像打麻雀三缺一,總覺得缺些什麼。大哥「冷面笑匠」許冠文承受喪弟之痛,下月出演棟篤笑為生命熱線籌款,使氣成雞泡魚的港人重拾歡容,也替看似無路可走的人撥開雲霧見青天。
前往觀塘駿業街工廠大廈做訪問前,巴士經過當年的鑽石山木屋區,筆者腦海泛起《大軍閥》裏的光頭大帥、《半斤八両》裏的私家偵探,以及《雙星報喜》裏拿槌仔、戴假鬍子問「點到你唔服」的許冠文,他童年時就在那裏住過。
自許冠英過身後,翻開娛樂版總不忍看到許冠文,因為照片裏的笑容跟過去大不一樣。他在棟篤笑《男女戰爭》的宣傳活動上,說過忘不了亡弟,還說如果能跟他一起表演就好了,又後悔過去對弟弟太嚴厲。
幸好,筆者眼前的許冠文已恢復得七七八八,一見面還鬼馬地掏出紅色眼鏡問:「這副眼鏡你喜歡嗎?紅色的。」隨即戴上。
用電影改變觀眾
筆者很體諒許冠文的心情,在世的人對故人總是充滿愧疚。在問他對生命的看法之前,我先說出自己的看法。「我覺得生命就是有話直說,祖母去世前最後一次見面,她總問我有什麼想說,可惜由於性格內向直搖頭;到她去後,很多話想說卻已經沒法說。」
許呆呆聽着,嘆口氣說:「我完全贊成你說的話,有話不說最笨,我贊成老外那套,中國人全部收在心裏。我愛你就要天天說,有什麽好肉酸的?總把最重要的、最好聽的對白在臨死前才說,是不是傻?」
說完,他問助手拿紙巾拭淚,再回答筆者的問題。
「什麽是生命?這個問題很大,我嘗試回答你。我覺得生命是悲傷的,我們從哪裏來、生存多久、將來去哪全不知道,在三不知的情況下面對這個世界,眼前盡是不公平,怎麽可能快樂?」
既然先天下來就是悲傷,我們只能扭轉角度和看法,否則肯定痛苦到底,既然改變不了世界,只能改變自己。許冠文覺得電影可以改變觀眾的人生觀,因此接拍的全是喜劇。
「電影讓世人覺得世界其實很美好,或灌輸生命美好的觀念。幾十年來很多人游說我拍什麽恐怖、殺人的寫實片,說現實就是如此殘酷,但我都推了。為何現實已經如此殘酷,還要去拍呢?」
許冠文透過電影把現實的荒謬演出來,讓觀眾苦中作樂,「現在發現喜劇很難拍,因為翻開報紙看到的新聞,比我的劇本還要荒謬百倍。」
許冠文謙稱一生只做兩樣東西:拍笑片和演棟篤笑。最近他看過最正的片是《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散場後五分鐘仍然回味無窮,讓我們覺得世界很美好,那幾個男生雖然得不到女主角,仍然不減對她的愛慕,這就是無奈人生中的積極面。」
許冠文沒錯過自己的「沈佳宜」,太太就是大學同學,這位笑匠怎麽看婚姻?「男與女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動物,男人講邏輯,女人講感情,玩一兩年沒關係,如果一輩子困在籠子裏,肯定行不通,不知道誰發明的(婚姻),簡直就是傻瓜。」
他說得眉飛色舞,一邊轉着椅子,突然失去平衡幾乎摔倒。「哎啊,小心!」筆者話音未落,他左手已按着桌子,坐好身子面不改容,讓人想起《半斤八両》的烏龍偵探。
緣何婚後夫妻都覺得彼此變了?「婚前大家都在演戲,拍拖時展示好的一面,婚後大家都演不下去,於是彼此的缺點湧現。結婚其實是套餐,你接受她的優點,就要接受她的缺點。」
「以前跟她拍拖時常跟母親吃飯,她讚我孝順,婚後卻說我很自私。我們要接受女人就是這樣的,所以一出現矛盾,我就忘記她的缺點,拿出寫上她五大優點的紙張,氣就消了。」五大優點包括為自己購買適合尺寸的內褲。
「我老婆有天說牙痛,都約好了看牙醫,結果卻先去弄頭髮,男人怎麽會明白理髮比牙痛重要?比如最近意大利郵輪沉沒,她還問我傻問題,說如果我們在船上,我會先救她還是媽媽,這就是女人!當然是救阿媽啦!阿媽沒得換嘛!女人永遠不會懂的。」
筆者也這麽回答類似的質問,許冠文提醒若老婆一旦有不滿,就要記住不要跟她計較,不重要的事盡量順她的心意,「你對,你對!」這樣很容易一生一世。
這位笑匠還分享自己最經典的夫妻對話,「十多年前有一天,我老婆突然發怒說懷疑我一直在演戲,騙她一輩子,那晚我沒有喝酒,我說我就這一世,就是用來騙你,你滿意嗎?這句話不得了!」最後還模仿老婆的動作,聳聳肩走開:「哼!」
夫妻相處如是,兄弟朋友也如是,能在一起自然有其過人之處,何必因一些缺點而翻臉?
一份計劃書改寫一生
許冠文有一子一女,女兒唱過歌後來淡出,兒子則在大陸搞果汁甜品生意。這位慈父嘆當今香港謀生難,「我覺得目前的社會難得多。我們以前很艱苦,但仍有很多機會。我現在的子女雖然也有機會,但比我們難得多。現在做個小生意也難,賺得再多也敵不過租金加幅,不像以前做魚蛋做得好就可以發達。」
回顧自己的演藝事業,他說得輕描淡寫,無綫《雙星報喜》出名後,飾演《大軍閥》走上影壇,後來成為一代笑匠。
「以前無綫剛開台,他們覺得許氏兄弟不錯,就給我們做《雙星報喜》。現在紅不紅還要看政治,就算你有實力也未必給你機會。現在變得有系統,如果我和許冠傑這樣的人出身在這個年代,可能出不了位。」
「我們當時一個禮拜播三天,總共三十分鐘,《歡樂今宵》做足五晚,每晚一小時,我們的人工跟《歡》的監製人工一樣。當年由老闆到員工都很單純,大家互相幫忙,只求把工作做好,現在不行,太複雜。」
看似順風順水,但第一步其實很不容易。1968年,無綫想搞中學生問答比賽,面試時老外老闆要他三個月交出建議書,結果他當晚就做好,翌日早晨交上,對方看兩頁:「許先生,這個計劃可行……人工從昨天開始算,月薪5000元夠嗎?當年教書月薪才675元。」
就這樣,他從問答比賽主持走進《歡樂今宵》,開始了自己的青雲路……
幽默感的現實作用
也許是香港的現實太荒謬,許多人因此提前結束人生,這對冷面笑匠許冠文無疑是諷刺,因為證明他透過笑片激勵港人的任務已經失敗,因此他這次靠棟篤笑《男女戰爭》開解港人,也給生命熱線籌款。
「我偶爾都會發姣做做棟篤笑,2005年就曾在紅館做過,今年又做了兩場。我覺得香港年輕人應該多點幽默感,這個很重要,將來做總統、追女孩很有用,因此在浸會大學開堂教授。後來覺得做棟篤笑收錢意思不大,應該想辦法回報社會。」
剛好春天實驗劇團的高志森找許冠文幫忙,做一場給生命熱線籌款,原來許一直不信這機構,「他(高志森)說這個會是接自尋短見的人來電,希望他們不自殺。我心想:『有沒有搞錯,怎麽可能有人那麽厲害,在人自殺前聽個電話就能救人』?」
後來親自去鑽石山附近的辦公室參觀,小小的房間放上十多個電話,大部分是義工,只有兩人是受薪。許冠文參觀過後感受很深,「他們主要是聆聽,人自殺前都知道有哪些路走,不用你教,他只是想有人聆聽。他們不會跟親人、朋友說,只剩下一個號碼。」
「只要他願意跟你聊超過一兩個小時,一直聽下去,他們就不會走上絕路。他們經過八堂訓練,他們覺得世界不夠溫暖,你一說教他就閙出人命。也不能投入感情,許冠文你不出來我去死。」許冠文像經驗社工般向筆者解釋生命熱線的難度。
目前香港怨氣太重,這個電話熱線的確很有意義,但為什麽以《男女戰爭》作為今次棟篤笑主題?許冠文表示數據顯示,55%以上自殺者都跟感情有關,都是男女戰爭的落敗者。這場棟篤笑以許冠文婚姻生活的真實例子和感受,讓觀眾在嘻嘻哈哈之餘,為這場男女戰爭備戰,也為處於冷戰的男女斡旋。
這場秀內容大致分為接受男女有別,「不能為了對方的缺點而生氣,既然嘆了對方的好東西,就要接受這個套餐。」至於上文提到的用這輩子欺騙老婆,也是這場棟篤笑的焦點所在,但對於為何要欺騙對方,許冠文怎麽也不肯說,表示要賣個關子,「等我當晚穿上晚禮服,當眾告訴大家!」
訪問完結之前,這位笑匠還給我親手寫的序言,希望我們幫忙推廣。如此有意義的舉手之勞,又怎能拒絕?
撰文、攝影:吳雄
Life is a marathon
Marathon tapering: http://www.marathontraining.com/marathon/m_taper.html
There's something that's useful for your life
"think about three goals you'd be interested in accomplishing for your marathon: (1) an easily obtainable goal, (2) a realistic yet moderately challenging goal, and (3) an ultimate goal. Determine a strategy to achieve the ultimate goal, but build in flexibility in your plan to achieve a less ambitious goal if things don't pan out the way you had planned"
Life is the same.
There's something that's useful for your life
"think about three goals you'd be interested in accomplishing for your marathon: (1) an easily obtainable goal, (2) a realistic yet moderately challenging goal, and (3) an ultimate goal. Determine a strategy to achieve the ultimate goal, but build in flexibility in your plan to achieve a less ambitious goal if things don't pan out the way you had planned"
Life is the same.
2012年1月26日 星期四
It's time?
Is it time to execute the strategy to sell with 20% profit?
Different strategy should be applied at different times.
不過記住: 錢係賺唔盡既.
Sold one lot of 148@ $27.5, while still keeping one lot.
Bought one lot of 3339 @ 3.06.
FRM: Flashcard for Financial Disaster. http://www.flashcardmachine.com/frm-schweser-topic6.html
Different strategy should be applied at different times.
不過記住: 錢係賺唔盡既.
Sold one lot of 148@ $27.5, while still keeping one lot.
Bought one lot of 3339 @ 3.06.
FRM: Flashcard for Financial Disaster. http://www.flashcardmachine.com/frm-schweser-topic6.html
2012年1月19日 星期四
Count down: 17 days
仲有17 日就到馬拉松.
今朝跑左20k, 可能溫度同濕度都比之前高, 跑起來好似提唔起勁, 要跑左一半之後先爽起來.
速度都冇之前咁快..
都係時候減里數, 但要保持狀態. 訓練不要求再有突破, 但要注重質素.
今朝跑左20k, 可能溫度同濕度都比之前高, 跑起來好似提唔起勁, 要跑左一半之後先爽起來.
速度都冇之前咁快..
都係時候減里數, 但要保持狀態. 訓練不要求再有突破, 但要注重質素.
2012年1月17日 星期二
2012年1月14日 星期六
2012年1月11日 星期三
2011 小結
Investment
- 認清趨勢, dun wait until last minute,
- 以週線圖分析中長線, 以日線圖作短線分析.
- 時刻作沽清手上持股準備.
- 2012: 希望部署作一些策略性短線操作, 希望今年有 7%- 10 % 回報.
Work
- Had many opportunities this year. Being an all-round year, had a chance to work as different roles, e.g. PM, developer, assistants etc.
- 要改善執行力, 主動出擊
- Have a better control on the progress.
- 掌握 the whole picture
- 知道自己既位置, 抓住自己應有既原則.
- 2012: 向 SA 進發, 改善team spirit , 繼續多了解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About Debt Overhang
Something about debt overhang and how risk management can help to reduce debt overhang. http://frmstudycourse.com/press/2011/12/27/describe-debt-overhang-and-explain-how-risk-management-can-increase-firm-value-by-reducing-the-probability-of-debt-overhang/
2012年1月9日 星期一
Compound annual growth rate
Something about the definition:
http://www.investopedia.com/terms/c/cagr.asp#axzz1ivHqeA66
2012年1月4日 星期三
More on CAPM
More on CAPM, especially on the assumptions
http://www.globusz.com/ebooks/Valuation/00000024.htm#top
http://www.globusz.com/ebooks/Valuation/00000024.htm#top
2012年1月3日 星期二
CAPM
The general idea behind CAPM is that investors need to be compensated in two ways: time value of money and risk.
The time value of money is represented by the risk-free (rf) rate in the formula and compensates the investors for placing money in any investment over a period of time.
The other half of the formula represents risk and calculates the amount of compensation the investor needs for taking on additional risk.
This is calculated by taking a risk measure (beta) that compares the returns of the asset to the market over a period of time and to the market premium (Rm-rf).
Read more: http://www.investopedia.com/terms/c/capm.asp#ixzz1iNCnkqAD
The time value of money is represented by the risk-free (rf) rate in the formula and compensates the investors for placing money in any investment over a period of time.
The other half of the formula represents risk and calculates the amount of compensation the investor needs for taking on additional risk.
This is calculated by taking a risk measure (beta) that compares the returns of the asset to the market over a period of time and to the market premium (Rm-rf).
Read more: http://www.investopedia.com/terms/c/capm.asp#ixzz1iNCnkqAD
2012年1月1日 星期日
(quote) about gold in 2011
黃金走勢波動 避難功能成疑
2011投資市場回顧
回顧過去一年,歐洲的債務危機愈趨惡化,股市不通,滙市不靈,黃金理應一如以往發揮避險角色;但是,金價於8月創出歷史新高後無以為繼,本年最後四個月內向下調整,並在年底失守了250天平均線。
黃金市場經歷了不平凡的一年,承接去年的升勢,黃金在首八個月節節上揚,曾突破1900美元水平創出新高,但踏入第三季卻「走樣」,失守年初築起的上升軌道,場面悲壯,令人懷疑黃金失暫時失去了資金避難所的角色。
黃金價格今年先突破高位,再出現深度的調整。觀察黃金與港股近期的走勢,發現兩者不像以往呈反向走勢,反而像一對「難兄難弟」般同方向上落。9月初以來,兩種資產所帶來的回報相似。
本報首席顧問曹仁超於近期文章中,為金價為何出現如此的走勢,提供了重要的解釋。曹Sir指出,過去八年金價有升,一大部分原因是ETF的推出,下半年的跌勢則因為黃金ETF遭拋售而被逼贖回。事實上,ETF的因素為黃金走勢帶來一些變化,皆因部分投資於黃金ETF的資金,其目的並不是保值那麼單純,部分合成黃金ETF涉及槓桿操作成份,令到黃金市場較十年前添上更多不明朗因素。
黃金價值被矮化
激進者更認為,黃金已成為金融市場一種投資工具。《貨幣戰爭》作者宋鴻兵在著作中指出,歐美金融機構藉推出黃金ETF產品,就是把黃金矮化為一種平常不過的投資工具,而非替代美元的貨幣。
美元走勢因素對於金市的影響,在今年仍然是投資界熱烈討論的範疇。回顧今年金價的走勢,又與美元的與關係緊扣。年初,投資者憂慮聯儲局推出QE3,令流動性氾濫,美滙指數亦告走弱,金價升至8月時的頂點,及後美國宣布結束QE2,市場共識再無QE3,美滙指數於第四季亦顯著走強,由75水平升至78,近月的強勢對金價的走勢不利,皆因資金選擇走向美債,或停泊在美元的貨幣基金,而把黃金拋下不理。
細心研究,金價轉勢的時間在9月下旬,於9月23日至9月27日短短4天之間暴跌一成。當時市場主流傳媒報道兩件事情:第一件是索羅斯大手沽出黃金,第二件是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 Group)提高黃金、銀及銅期貨保證金要求。
放眼本港市場,追捧黃金概念卻沒有因為第四季金價的反高潮而回落,本港最大的金飾商周大福(1929)成功上市,2013年預測市盈率高達21倍,集資金額達220億元,成為今年新股集資王之一,論市值,已遠高於國際知名珠寶商Tiffany,認購者所憧憬的正是金價上升,刺激大中華地區金飾消費市道續旺。
銀價跌幅更明顯
黃金替代品白銀走勢於下半年亦出現逆轉,在8月初48.4美元見頂點後出現劇烈震盪,截稿前收報27.7美元,幾近回到年初的水平,與高位差距43%,走勢較黃金還要差勁。
宋鴻兵於8月時預測,白銀的升勢持續,所持的理據是金、銀的價格比例仍然高達1:40,較歷史低位1:16為低,且亞洲人喜歡儲存白銀。不過,下半年白銀價格急挫,這位「白銀使者」的預言沒有應驗。
市場人士認為,與黃金不同的是,白銀擁有多項工業用途,歐美經濟前景悲觀,自然成為利淡銀價的一項因素。
而且,白銀2010年的升幅達到83%,較黃金還要大,走勢出現回吐相當合理,究竟走勢是處於中期調整,還是已掉頭轉勢?須密切留意利好利淡因素如何演化。
2011投資市場回顧
回顧過去一年,歐洲的債務危機愈趨惡化,股市不通,滙市不靈,黃金理應一如以往發揮避險角色;但是,金價於8月創出歷史新高後無以為繼,本年最後四個月內向下調整,並在年底失守了250天平均線。
黃金市場經歷了不平凡的一年,承接去年的升勢,黃金在首八個月節節上揚,曾突破1900美元水平創出新高,但踏入第三季卻「走樣」,失守年初築起的上升軌道,場面悲壯,令人懷疑黃金失暫時失去了資金避難所的角色。
黃金價格今年先突破高位,再出現深度的調整。觀察黃金與港股近期的走勢,發現兩者不像以往呈反向走勢,反而像一對「難兄難弟」般同方向上落。9月初以來,兩種資產所帶來的回報相似。
本報首席顧問曹仁超於近期文章中,為金價為何出現如此的走勢,提供了重要的解釋。曹Sir指出,過去八年金價有升,一大部分原因是ETF的推出,下半年的跌勢則因為黃金ETF遭拋售而被逼贖回。事實上,ETF的因素為黃金走勢帶來一些變化,皆因部分投資於黃金ETF的資金,其目的並不是保值那麼單純,部分合成黃金ETF涉及槓桿操作成份,令到黃金市場較十年前添上更多不明朗因素。
黃金價值被矮化
激進者更認為,黃金已成為金融市場一種投資工具。《貨幣戰爭》作者宋鴻兵在著作中指出,歐美金融機構藉推出黃金ETF產品,就是把黃金矮化為一種平常不過的投資工具,而非替代美元的貨幣。
美元走勢因素對於金市的影響,在今年仍然是投資界熱烈討論的範疇。回顧今年金價的走勢,又與美元的與關係緊扣。年初,投資者憂慮聯儲局推出QE3,令流動性氾濫,美滙指數亦告走弱,金價升至8月時的頂點,及後美國宣布結束QE2,市場共識再無QE3,美滙指數於第四季亦顯著走強,由75水平升至78,近月的強勢對金價的走勢不利,皆因資金選擇走向美債,或停泊在美元的貨幣基金,而把黃金拋下不理。
細心研究,金價轉勢的時間在9月下旬,於9月23日至9月27日短短4天之間暴跌一成。當時市場主流傳媒報道兩件事情:第一件是索羅斯大手沽出黃金,第二件是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 Group)提高黃金、銀及銅期貨保證金要求。
放眼本港市場,追捧黃金概念卻沒有因為第四季金價的反高潮而回落,本港最大的金飾商周大福(1929)成功上市,2013年預測市盈率高達21倍,集資金額達220億元,成為今年新股集資王之一,論市值,已遠高於國際知名珠寶商Tiffany,認購者所憧憬的正是金價上升,刺激大中華地區金飾消費市道續旺。
銀價跌幅更明顯
黃金替代品白銀走勢於下半年亦出現逆轉,在8月初48.4美元見頂點後出現劇烈震盪,截稿前收報27.7美元,幾近回到年初的水平,與高位差距43%,走勢較黃金還要差勁。
宋鴻兵於8月時預測,白銀的升勢持續,所持的理據是金、銀的價格比例仍然高達1:40,較歷史低位1:16為低,且亞洲人喜歡儲存白銀。不過,下半年白銀價格急挫,這位「白銀使者」的預言沒有應驗。
市場人士認為,與黃金不同的是,白銀擁有多項工業用途,歐美經濟前景悲觀,自然成為利淡銀價的一項因素。
而且,白銀2010年的升幅達到83%,較黃金還要大,走勢出現回吐相當合理,究竟走勢是處於中期調整,還是已掉頭轉勢?須密切留意利好利淡因素如何演化。
訂閱:
意見 (At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