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1日 星期日

(quote) about gold in 2011

黃金走勢波動 避難功能成疑
2011投資市場回顧

回顧過去一年,歐洲的債務危機愈趨惡化,股市不通,滙市不靈,黃金理應一如以往發揮避險角色;但是,金價於8月創出歷史新高後無以為繼,本年最後四個月內向下調整,並在年底失守了250天平均線。

黃金市場經歷了不平凡的一年,承接去年的升勢,黃金在首八個月節節上揚,曾突破1900美元水平創出新高,但踏入第三季卻「走樣」,失守年初築起的上升軌道,場面悲壯,令人懷疑黃金失暫時失去了資金避難所的角色。

黃金價格今年先突破高位,再出現深度的調整。觀察黃金與港股近期的走勢,發現兩者不像以往呈反向走勢,反而像一對「難兄難弟」般同方向上落。9月初以來,兩種資產所帶來的回報相似。

本報首席顧問曹仁超於近期文章中,為金價為何出現如此的走勢,提供了重要的解釋。曹Sir指出,過去八年金價有升,一大部分原因是ETF的推出,下半年的跌勢則因為黃金ETF遭拋售而被逼贖回。事實上,ETF的因素為黃金走勢帶來一些變化,皆因部分投資於黃金ETF的資金,其目的並不是保值那麼單純,部分合成黃金ETF涉及槓桿操作成份,令到黃金市場較十年前添上更多不明朗因素。

黃金價值被矮化

激進者更認為,黃金已成為金融市場一種投資工具。《貨幣戰爭》作者宋鴻兵在著作中指出,歐美金融機構藉推出黃金ETF產品,就是把黃金矮化為一種平常不過的投資工具,而非替代美元的貨幣。

美元走勢因素對於金市的影響,在今年仍然是投資界熱烈討論的範疇。回顧今年金價的走勢,又與美元的與關係緊扣。年初,投資者憂慮聯儲局推出QE3,令流動性氾濫,美滙指數亦告走弱,金價升至8月時的頂點,及後美國宣布結束QE2,市場共識再無QE3,美滙指數於第四季亦顯著走強,由75水平升至78,近月的強勢對金價的走勢不利,皆因資金選擇走向美債,或停泊在美元的貨幣基金,而把黃金拋下不理。

細心研究,金價轉勢的時間在9月下旬,於9月23日至9月27日短短4天之間暴跌一成。當時市場主流傳媒報道兩件事情:第一件是索羅斯大手沽出黃金,第二件是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 Group)提高黃金、銀及銅期貨保證金要求。

放眼本港市場,追捧黃金概念卻沒有因為第四季金價的反高潮而回落,本港最大的金飾商周大福(1929)成功上市,2013年預測市盈率高達21倍,集資金額達220億元,成為今年新股集資王之一,論市值,已遠高於國際知名珠寶商Tiffany,認購者所憧憬的正是金價上升,刺激大中華地區金飾消費市道續旺。

銀價跌幅更明顯

黃金替代品白銀走勢於下半年亦出現逆轉,在8月初48.4美元見頂點後出現劇烈震盪,截稿前收報27.7美元,幾近回到年初的水平,與高位差距43%,走勢較黃金還要差勁。

宋鴻兵於8月時預測,白銀的升勢持續,所持的理據是金、銀的價格比例仍然高達1:40,較歷史低位1:16為低,且亞洲人喜歡儲存白銀。不過,下半年白銀價格急挫,這位「白銀使者」的預言沒有應驗。

市場人士認為,與黃金不同的是,白銀擁有多項工業用途,歐美經濟前景悲觀,自然成為利淡銀價的一項因素。

而且,白銀2010年的升幅達到83%,較黃金還要大,走勢出現回吐相當合理,究竟走勢是處於中期調整,還是已掉頭轉勢?須密切留意利好利淡因素如何演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